-
簡介:本文針對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鈷酸鋰生產的混料、燒結、破碎、等工藝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通過實驗探討了鈷酸鋰混料工藝的混合時間、混料量、球料比三項關鍵參數對混合均勻度的影響情況。通過實驗,確定了鈷酸鋰混合的最佳混合量和球料比,并通過適當延長混合時間,改善了混合均勻度,并得到了混合時間超出一定范圍后,混合均勻度呈逐漸下降趨勢的“反混合”的結論。本文還探討了高速混合機在混料工序的應用研究。通過實驗探討了鈷酸鋰燒結工藝的裝堝量、裝堝方式、燒結推速等對燒結固相反應程度的影響。在不同裝堝量條件下,通過鈷酸鋰產品的PH值的變化情況,得出了降低裝堝量可有效解決鈷酸鋰PH值偏高的問題,但同時也會降低燒結產能的結論。為了保證燒結產能,通過降低鈷酸鋰PH值,并進行了燒結前切塊的實驗研究,最終有效解決了鈷酸鋰反應不充分、PH值偏高的問題。同時,通過對比12MH推速和11MH推速條件下顆粒度、PH值等各項指標的變化,得出了11MH推速更適宜在線生產的結論。通過實驗研究,自主設計了一套聯合粗破碎裝置,可以有效解決鈷酸鋰燒結后料塊粗破碎品中含有大顆粒的問題。最后,通過實驗研究了鈷酸鋰精破碎工藝中的氣流磨的粉碎壓力與破碎效率的關系及引風頻率與產率的關系。當粉碎壓力增加時,破碎效率會相應的提高,當粉碎壓力過大或過小時,對鈷酸鋰顆粒都會產生過破碎作用。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引風頻率的降低,鈷酸鋰產率呈上升趨勢,但引風頻率降低至一定范圍后,鈷酸鋰產率又呈下降趨勢,把握引風頻率的平衡點尤為關鍵。同時還探討了機械磨在鈷酸鋰一次精破碎工序的應用研究。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93
大?。?5.01(MB)
子文件數:
-
簡介:為了實現對鍛件產品精確“控形”和“控性”的目標需要對成形工藝方案進行合理設計并對成形產品質量進行準確預報。近幾十年來以有限元法為代表的數值模擬技術和相關計算機軟硬件技術都取得了顯著進步從而為實現這一目標帶來了巨大機遇。然而目前的數值模擬技術和計算機軟硬件技術還不能完全滿足實現精確“控形”和“控性”的要求。例如對于許多增量體積成形工藝由于其工序很多而且耗時很長導致對工藝方案進行完整數值模擬的成本很高或者并不現實因而難以采用數值模擬對工藝方案進行完整設計。因此如何提高數值模擬對于增量體積成形工藝分析的適用性以及如何將數值模擬合理地應用于成形工藝方案的設計仍然是具有重要科學與工程價值的問題。本文從金屬體積成形通用數值模擬技術、增量體積成形專用數值模擬技術、多道次平砧拔長工藝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對現有技術進行了改進并提出了一些新技術。提出了針對增量體積成形的預指定剛性區(qū)自由度縮聚原理并改進了剛粘塑性有限元的非線性迭代算法與待定剛性區(qū)自動判別算法。針對增量體積成形的瞬時局部變形特點根據剛性區(qū)材料對總能量泛函的貢獻為零以及剛性區(qū)材料僅發(fā)生剛體運動首次推導了預指定剛性區(qū)自由度縮聚原理泛函積分區(qū)域縮減原理與剛性區(qū)節(jié)點自由度凝聚原理從而降低分析系統的自由度規(guī)模。改進了非線性剛粘塑性有限元方程組的直接迭代解法與牛頓拉夫森迭代解法以提高迭代收斂的穩(wěn)健性。改進了待定剛性區(qū)的自動判別算法利用變形歷史信息來不斷更新當前參考平均等效應變率從而可以適應不同變形條件。解決了增量體積成形高效穩(wěn)健有限元模擬的關鍵技術包括采用兩套網格描述的預指定剛性區(qū)自由度縮聚技術、三維動態(tài)接觸邊界搜索處理技術以及離散型流動應力數據插值技術。針對增量體積成形中變形發(fā)生在局部區(qū)域而傳熱發(fā)生在全部區(qū)域的特點提出了采用“全網格”和“子網格”的描述方法解決分析系統的計算量問題其中“全網格”用于計算整體溫度場“子網格”用于計算變形區(qū)速度場。通過預指定剛性區(qū)自由度縮聚技術實現子網格生成以及兩套網格間運動映射從而構造了熱力耦合問題的高效分析方法。提出了同時采用“穿透”判據和“靠近”判據的三維動態(tài)接觸邊界搜索算法以及考慮特殊“穿透”情形的接觸節(jié)點調整算法還提出了離散型流動應力數據的兩種插值方式簡單分段插值和對數分段插值。引入基于柵格法中“表面零厚度單元層”概念對非結構化與分層六面體網格分別提出了一種自動重劃分方法并改進了新舊網格問數據傳遞方式。對于非結構化六面體網格提出了通過在舊網格空間域上直接覆蓋表面零厚度六面體單元層以生成新網格的方法。針對拔長、擴孔、徑向鍛造等一類增量體積成形工藝提出了一種分層六面體網格模型通過四邊形單元層插入、表面零厚度六面體單元層覆蓋以及后續(xù)的網格平滑處理與邊界擬合等步驟來實現網格質量優(yōu)化。在將舊網格單元物理量傳遞至舊網格節(jié)點時分別采用內部邊外插和單元對角外插獲得不同類型邊界節(jié)點的傳遞值。在計算新網格節(jié)點在舊網格單元中局部坐標時采用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以提高算法的求解精度和穩(wěn)健性。算例結果表明由所提出的非結構化與分層六面體網格重劃分方法生成的新網格具有較好質量且新舊網格間數據傳遞具有較高精度?;谏鲜鲈砗图夹g開發(fā)了具有自主知識版權的增量體積成形有限元模擬系統XFM并通過數值算例和物理實驗對該系統的有效性進行了驗證。算例和實驗的結果表明對于一般金屬體積成形過程模擬XFM與商業(yè)有限元軟件DEFM的計算精度相當且XFM的迭代收斂速度具有一定優(yōu)勢將所提出的預指定剛性區(qū)自由度縮聚技術應用于某正八角形截面坯料多工步拔長的有限元模擬后計算效率提高了約62%且計算精度并無明顯損失從而驗證了該技術對于增量體積成形過程模擬的有效性?;诮馕龇椒ㄅc有限元模擬建立了一套多道次平砧拔長的工藝設計流程。首先提出了一種基于MARKOV變分原理的平砧拔長壓下過程解析方法。在該方法中考慮摩擦及剛性端的影響建立了一組變形區(qū)瞬態(tài)動可容速度場并采用增量法對壓下過程進行分析。在每個增量步中利用MARKOV變分原理對速度場進行求解并將拉格朗日網格應用于數值積分和變形區(qū)構形更新。其次以上述解析法為基礎提出了一個多道次平砧拔長的工藝規(guī)劃算法可以快速生成滿足成形尺寸要求的工藝方案集。然后以XFM為核心分析模塊開發(fā)了多道次平砧拔長的連續(xù)有限元模擬平臺并且包含了預指定剛性區(qū)自由度縮聚技術與分層六面體網格自動重劃分技術。此外從工藝角度對拔長過程中壓機與操作機的動作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種描述壓機與操作機聯動的代碼以用于拔長過程的精確控制與自動化。利用上述工藝規(guī)劃算法和連續(xù)有限元模擬平臺對某35噸特種鋼模塊的一個拔長工序進行了工藝設計并生成了壓機與操作機聯動代碼從而為實際的鍛造生產提供了科學的指導。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164
大?。?15.44(MB)
子文件數:
-
簡介:西北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MEMS工藝版圖三維重構技術研究姓名方志華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指導教師苑偉政20040201西北T業(yè)人學碩仁論文ABSTRACTABSTRACTASAKEYTECHNOLOGYOFMEMSCAD3DRECONSTRUCTIONFROMMEMSPROCESSANDLAYOUTISAKERNELMODULEOFPROCESSLEVELDESIGNANDREQUIREDTOTOPDOWNDESIGNANDBOTOMUPVERIFICATIONINTHEMEMSINTEGRATEDDESIGNPLATFORMMEMSGARDEN30WHICHHASIMPORTANTAPPLIEDVALUEFIRSTLYMEMSFABRICATIONTECHNOLOGYWASINTRODUCEDANTTHENSOMEGENERALPROCESSGEOMETRYMODELSUCHASBASESTRUCTURECREATEDDEPOSITETCHINGPHOTOLITHOGRAPHYANDBONDWASBUILTTHENTHEIDENTIFIABLEPROCESSDATAMODELWASGOTSECONDLYTHESYSTEMARCHITECTUREWASCONSTRUCTEDWHICHINPUTTEDPROCESSFLOWFILEANDCIFFILEANDOUTPUTEDSOLIDMODELTHENTHEFLOWCHARTOFTHE3DRECONSTRUCTIONSYSTEMWASPROVIDEDINDETAILANDTHEDATASTRUCTUREANDPROCESSALGORITHMSWEREDESCRIBEDFINALLYTHEUTILITYOFTHESYSTEMISDEMONSTRATEDFORMICROGYROSCOPETHESOLIDMODELOFMICROGYROSCOPEMETREQUIREMENTCOMPLETELYWHICHISRECONSTRUCTEDBYTHESYSTEMINADDITIONTHETRENDOFDEVELOPMENTWASDISCUSSEDMASKLAYOUTGENERATIONFROMSOLIDMODELISVERYPROMISEDEVELOPEDDIRECTIONKEYWORDSMEMSPROCESSLAYOUT3DGEOMETRYRECONSTRUCTION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92
大小: 3.53(MB)
子文件數:
-
簡介:該文通過熱力學和動力學的計算從理論上闡述了用鎂和石灰對鐵水預處理脫硫的可行性進而基于本鋼煉鋼廠采用石灰加鎂粉的鐵水預處理脫硫生產實踐得出以下的幾點結論1鎂對鐵水有很強的脫硫能力在用MGCAO脫硫時CAO可以增強MG的脫硫能力也可以認為鎂的強氧化作用使CAO的脫硫反應進行的更加完全2采用特殊的石灰煅燒工藝、高速粉碎技術及特殊的物理鈍化處理技術研制成功了防潮性能好、活性度高和流動性好的新型石灰粉劑3選擇適當的噴粉速度可保證脫硫效果并提高脫硫劑的利用率4采用鎂基脫硫劑受鐵水溫度制約程度較小與其它工藝相比其預處理時的鐵水溫降也較小5對于鈣鎂比I國外多采用3左右而生產實踐表明在本鋼的鐵水條件下粉劑中的CAO與MG的比例12效果更好因為脫硫劑的單耗會更低6采用鎂基脫硫劑通過噴吹法進行鐵水預處理是一個先進的、行之有效的鐵水脫硫手段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58
大?。?1.47(MB)
子文件數:
-
簡介:隨著工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我國工業(yè)廢渣的產生量和積存量也急劇增長,不可再生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廢氣和粉塵的大量排放,對環(huán)境已造成嚴重的影響。建設“生態(tài)環(huán)境材料型”產業(yè)已成為水泥工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廣西魚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4#生態(tài)水泥制備和生產工藝設計為背景,針對國內生態(tài)水泥生產工藝落后、生產能耗偏高、工業(yè)廢渣綜合利用水平低等問題,對生態(tài)水泥粉磨工藝做了詳盡的研究和分析,同時也對生態(tài)水泥的性能進行了系統地研究,并對生態(tài)水泥生產工藝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本文的研究內容是(一)生態(tài)水泥的性能研究開展了大摻量鋼渣礦渣生態(tài)水泥性能的研究;開展了大摻量水淬錳生態(tài)水泥性能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生態(tài)水泥的標準稠度需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能滿足性能要求,鋼渣摻量超過30%時,強度下降明顯;錳渣單摻不超過40%時,可滿足復合水泥425強度等級要求,單獨使用量為60%時,可滿足復合水泥325強度等級的要求;加入外加劑可以提高生態(tài)水泥的強度;生態(tài)水泥有利于降低混凝土的早期絕熱升溫。(二)研究了生態(tài)水泥的制備技術,重點研究了多重分選研磨節(jié)能技術。對生態(tài)水泥的制備技術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分析了各種制備技術的優(yōu)勢和缺陷。重點研究了多重分選研磨技術,并結合魚峰集團2#線球磨機的技改項目,結果表明了該技術的先進性。(三)生態(tài)水泥生產工藝的優(yōu)化設計。對廣西魚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4#線生態(tài)水泥粉磨系統節(jié)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進行了總平面圖、各車間主機設備選型和生產工藝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該課題的研究豐富了生態(tài)水泥的制備技術,在生態(tài)水泥工程的建設中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69
大小: 7.63(MB)
子文件數: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 76
大小: 9.44(MB)
子文件數: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 65
大小: 1.67(MB)
子文件數:
-
簡介:噴煤技術作為高爐煉鐵節(jié)能降耗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在國內外高爐煉鐵中得到廣泛利用。各鋼鐵企業(yè)不斷增加噴煤量提高噴煤比并不斷優(yōu)化噴煤的相關工藝通過大煤量噴吹及濃相噴吹來實現最大經濟效益和降低生產成本隨著噴煤量的不斷提升噴煤的穩(wěn)定性及平穩(wěn)性對高爐的生產穩(wěn)定將越發(fā)重要。英國克萊德公司的噴煤工藝是現階段典型的高爐噴煤工藝沙鋼集團有限公司在引進消化吸收該系統時發(fā)現該系統倒罐工藝不合理、發(fā)送罐出口及壓力聯鎖不完善、煤粉的流速過高、發(fā)送罐無法清空、旋轉給料機的控制不合理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無法實現噴煤的穩(wěn)定及平穩(wěn)對于高爐生產的影響較大。本文主要針對上述問題進行系統優(yōu)化設計從原煤分析、噴吹時的固氣比、理論計算、現場實踐等方法來進行改造設計由原來的“等待一充壓”的倒罐模式改變?yōu)椤俺鋲阂坏却眮韺崿F倒罐工藝的優(yōu)化改變發(fā)送罐出口結構安裝相應閥門并增加程序控制來實現發(fā)送罐出口及壓力聯鎖優(yōu)化提高煤粉輸送濃度來降低其輸送速度從而減小對管道的磨損加裝相應管道及發(fā)送來實現發(fā)送罐的在線清空改變發(fā)送罐平衡管道結構設計相應程序來合理控制旋轉給料機。在現有的設計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使得克萊德公司的噴吹工藝更加適用于現場生產并為日常的設備檢修留有余地同時為節(jié)約能源介質的消耗減少氣固兩相流對管道的磨損通過改造可以增加噴煤的平穩(wěn)性和穩(wěn)定性更好地滿足高爐生產的需要為高爐的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冶煉強度提供保障。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106
大?。?3.56(MB)
子文件數: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92
大小: 4.05(MB)
子文件數:
-
簡介:該課題的主要任務是對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費托合成水相副產物進行分離隨著中國煤液化制合成油工藝技術的開發(fā)和工業(yè)化從其水相副產物分離各含氧有機物產品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該工作研究成果對過程的經濟性和環(huán)境保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論文首先對水相副產物系的特點做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分離水相副產物全流程的構想然后對其中部分流程通過模擬軟件ASPENPLUS進行模擬為實驗塔的建立和實驗方案的確定提供依據通過改變參數的大量實驗得出最佳操作參數最后將實驗數據和模擬數據進行對比證明了模型的可靠性可應用于設計和指導生產該論文完成了三個塔的實驗和模擬工作適宜的設備和操作參數分別為1混酸切割塔此塔的塔頂采出酮、醛、醇混合物塔釜為混酸和大量水設備參數全塔27塊理論板第14板進料操作參數回流比15DF為783%2乙醛塔塔頂得到純度為98%的乙醛產品塔釜為醇、酮混合物設備參數全塔35塊理論板第14板進料操作參數回流比25DF為1735%3甲醇乙醇切割塔塔頂采出丙酮和甲醇的混合物塔釜為醇類混合物設備參數全塔46塊理論板第23板進料操作參數回流比11DF為330%對于這三個塔實驗數據和用NRTL模型的模擬結果吻合均較好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91
大?。?1.76(MB)
子文件數:
-
簡介:隨著硅基CMOS工藝技術的不斷進步,器件的特征尺寸已縮減至納米階段,目的是提高芯片的集成度、性能和運算速度,并降低單位芯片的制造成本。但由于新工藝技術的應用及電路性能的提高,使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DISGE,ESD防護設計的設計難度加大,使得近幾年ESD防護技術的發(fā)展變緩。目前ESD相關方面的研究是以ESD防護的器件級建模為主,這種研究方法忽視了防護結構面積及寄生效應對實際生產的影響,使得理論成果對于芯片生產指導有限。因此國內主流代工廠生產出的芯片其ESD防護部分仍然以傳統的二極管和MOS結構為主,而較小規(guī)模的芯片設計廠商不僅其產品的ESD防護設計水平更低,其自身制造水平也以次亞微米工藝為主。本論文采用華潤上華06ΜMCSMC6S06DPDMCT02CMOS工藝與香港應用科學與技術研究院ASTRI的相關ESD測試設備作為研究平臺,以工藝-器件-電路-版圖-全芯片作為研究主線,對次亞微米CMOS工藝條件下防護器件的ESD可靠性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文中對現有ESD防護技術進行了全面的對比歸納,提出了多種全新的電路結構與版圖布局方案。本論文的研究成果為次亞微米CMOS工藝條件下ESD防護技術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概括如下1工藝與器件級ESD防護技術研究通過對防護器件在ESD大電流條件下電、熱特性的分析,得到了可用于定義仿真邊界條件的器件失效量化表征量;利用器件的熱平衡機理建立了ESD防護器件的解析模型;通過對ISETCAD中物理模型的對比研究,獲得了可用于06ΜMCSMC6S06DPDMCT02CMOS工藝條件下的ESD事件仿真優(yōu)化物理模型;最后利用仿真與流片測試相結合的方法,對次亞微米工藝條件下源漏注入工藝、阱工藝、外延層與襯底工藝、柵氧工藝、SILICIDE工藝引起的ESD防護器件失效機理進行系統研究,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了改善各工藝條件下ESD防護器件性能的方案。2電路與版圖級ESD防護技術研究1電阻部分以擴散電阻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在ESD大電流條件下的電流飽和現象進行了深入研究,由于該現象限制了ESD電流的快速泄放,使得擴散電阻無法作為獨立的ESD防護結構使用,流片測試得到的結果驗證了研究理論的正確性;2二極管部分針對ESD大電流條件下的二極管正、反向特性進行了研究,獲得了二極管陽極有效寬度與ESD防護性能之間的關系,并利用仿真與流片測試結果,設計出了一種能夠最大化陽極寬度的環(huán)形叉指平行布線二極管防護結構;3MOS部分從ESD大電流條件下的柵極接地NMOSGATEGROUNDEDNMOS,GGNMOSSNAPBACK特性入手,對GGNMOS結構重要的電學指標進行了研究,通過仿真與流片測試,獲得了GGNMOS版圖參數、結構參數與ESD魯棒性之間的關系,并針對多指條結構的不均勻導通問題,利用MOS結構的寄生電容特性,設計出了一種能夠抑制“觸發(fā)死區(qū)”現象的改進型柵耦合柵接地NMOSGATECOUPLEDGATEGROUNDEDNMOS,GCGGNMOS防護結構;4最后總結前述的研究結論,以多ESD泄放通路作為設計目標,創(chuàng)新性地設計出了一種單指雙通路ESD防護結構,通過與傳統GGNMOS結構的流片測試結果對比表明,該全新防護結構能夠在全面提高ESD魯棒性指標的同時,有效降低芯片面積,該防護結構最終通過了5000V的人體放電模式HUMANBODYMODEL,HBM測試。3全芯片級ESD防護技術研究在系統分析了各種測試條件下ESD電流徑對全芯片防護性能影響的基礎上,通過傳輸線脈沖TRANSMISSIONLINEPULSING,TLP測試與失效分析研究,得到了總線雜散電容、電阻對全芯片防護設計影響的規(guī)律,并利用研究結果提出了可以提升芯片ESD耐壓等級的版圖布局方案;通過閂鎖測試,分析了芯片端口處ESD防護結構形成閂鎖的原因,并設計出了一種全新的抑制閂鎖形成的版圖布局方案。最終的研究結果顯示,在不增加芯片面積、工藝步驟,且不影響核心電路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基于本文全芯片ESD防護設計理論制造出的HC132芯片最終通過了HBM條件下5000V的ESD耐壓等級測試。全文最后根據總線串擾理論,提出了一種新的可以抑制ESD總線串擾的封裝方案,將ESD防護設計方法從傳統的片內設計擴展到了片外設計領域。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154
大?。?6.88(MB)
子文件數:
-
簡介:隨著焊接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焊接工藝已從一種傳統的加工工藝和材料連接方法演變成為先進制造技術之一,在國民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作用,并不斷向大型化、精密化和高參數方向發(fā)展。因此對焊接結構的制造質量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焊接工藝是焊接技術的核心,不僅決定了產品的焊接質量,而且直接關系到焊接生產的效率和經濟性。所以焊接工藝可靠性問題也顯得越發(fā)突出。本文從裝甲車箱體焊接結構的三種典型失效模式(脆性斷裂、疲勞破壞、應力腐蝕開裂)進行失效模式分析,找到引起典型失效形式的主要原因各類焊接缺陷(尤其是焊接裂紋)為失效源,是引起焊接結構失效的主要原因。隨后對典型焊接工藝缺陷進行機理分析,進而找到焊接工藝可靠性的影響因素,包括焊接工藝因素、焊接材料因素、焊接接頭因素及焊接環(huán)境因素四個大方面,并對這些可靠性影響因素進行整理分析,確定出每個可靠性影響因素的性質。然后基于確定的焊接任務,運用技術性篩選、控制力篩選及正交試驗設計篩選三步篩選方法對焊接工藝可靠性的影響因素進行篩選,篩選找到焊接工藝可靠性可定量的主要影響因素(4個或4個以內)。再基于二階響應面模型與指定的焊接工藝可靠性力學性能參數,運用均勻實驗設計方法進行試驗設計,建立焊接工藝可靠性力學性能參數與這些主要定量影響因素之間的顯示關系。進而借助MATLAB軟件,運用最小二乘法求得模型的顯示關系式,再運用殘差分析法(標準殘差估計量、標準殘差圖)對模型進行精度控制,最后基于焊接工藝可靠性力學性能參數許用值及主要可靠性影響因素的分布形式,借助MATLAB軟件,運用蒙特卡洛法確定焊接工藝可靠性模型的缺陷概率的計算方法,并運用靈敏度分析方法確定焊接工藝可靠性模型的關鍵可靠性影響因素(1個)。本文研究有助于減少焊接結構的焊接工藝缺陷,優(yōu)化焊接工藝過程,降低焊接結構的失效概率,提高焊接工藝的可靠性,為焊接工藝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對我國的國民經濟與國防事業(yè)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100
大?。?5.54(MB)
子文件數: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90
大?。?2.59(MB)
子文件數: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 56
大?。?22.3(MB)
子文件數:
-
簡介:在該文中介紹了一個計算機輔助裝配工藝規(guī)劃系統的研究和開發(fā)這是在清華大學國家CIMS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所進行的一個長遠的虛擬裝配研究與發(fā)展計劃的一部分作為這一計劃的階段性工作該文系統地闡述了在裝配建模理論裝配工藝規(guī)劃方法和相應的應用系統的開發(fā)與實現上取得的進展一裝配信息建模理論方法通過將語義建模方法引入裝配設計與規(guī)劃研究中提出了面向裝配工藝規(guī)劃的語義建模方法在主要理論框架并進而應用產品裝配信息的三層次抽象模式構建了產品裝配信息模型ASSEMBLY二裝配工藝規(guī)劃系統功能原型設計出了裝配工藝規(guī)劃系統的功能原型系統以裝配信息模型為主要輸入主要包括了產品裝配結構的分析、裝配優(yōu)先關系集的判斷與可能裝配順序的生成、裝配路徑規(guī)劃等等同時通過應用基于規(guī)則的推理機制將工藝設計中人的知識和經驗成功地融入系統對裝配工藝的自動化推理機制進行了積極的探討三應用系統的開發(fā)與實現在裝配信息建模與裝配工藝規(guī)劃方法研究的基礎上介紹了裝配工藝規(guī)劃系統的開發(fā)與實現設計了裝配工藝規(guī)劃系統中多方案裝配工藝規(guī)劃部分的體系結構并在PROENGINEER平臺的基礎上利用C語言和PROTOOLKIT開發(fā)包設計和實現了這一系統已作為獨立的第三方軟件注冊最后以劍桿織機上的齒輪箱為例驗證了系統的可行性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70
大?。?2.99(MB)
子文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