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利用3.0T常規(guī)磁共振(MRI)及擴散張量成像(DTI)技術探討發(fā)展性口吃患者腦功能與形態(tài)學改變,并分析其與病程的關系,為口吃的診斷提供影像學指標。本研究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口吃患者腦功能的DTI技術研究;第二部分為口吃癥患者胼胝體和側腦室的形態(tài)學研究。
材料和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濟南市口吃矯正中心的發(fā)展性口吃患者45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齡范圍18-25歲,平均
2、年齡(21.6±2.3);同時選取在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濟南高校大學生、我院查體中心以及醫(yī)務工作人員作為健康對照組,所有檢查者均為右利手。
所有參與者均采用德國Siemens Skyra3.0T MRI行標準體位的顱腦掃描,應用8通道相控陣頭線圈。常規(guī)掃描序列如下:T2-FLAIR序列、矢狀位T2WI序列、軸位彌散張量成像(DTI),3D-T1WI序列(MPRAGE)。
所獲圖像經美國Johns Hopki
3、ns University醫(yī)學院研究開發(fā)的Dti-studio軟件對原始圖像進行格式轉換、頭動的渦流與矯正、彌散張量參數指標FA圖、ADC圖的計算;然后結合SPM8(Wellcome Department of Cognitive Neurology,London))中基于體素的分析方法(VBA)進行處理,主要步驟包括圖像配準、空間標準化、空間平滑等,目的盡量降低噪聲水平和彌補空間標準化時的誤差。然后對有意義的腦區(qū)進行組間容積分析,即采
4、用兩樣本獨立t檢驗統(tǒng)計分析FA值、ADC值,并作與病程長短的相關性分析,同時繪制病例組和健康對照組FA的ROC曲線。將側腦室軸位和胼胝體矢狀位原始圖像導入Siemens Skyra副臺3D后處理工作站,對兩組間側腦室前角尾狀核頭層面及胼胝體壓部進行手動測量,以上數據采用獨立樣本T-test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
?。?)功能研究結果:
發(fā)展性口吃癥患者雙側額葉、左側放射冠區(qū)、右側島葉、左側前扣帶回、雙側顳葉
5、、胼胝體壓部區(qū)域FA值減低(P<0.05,cluter>20);對胼胝體壓部進行容積分析并兩樣本t-test檢驗結果為:病例組平均FA值為0.84±0.34,對照組FA值為0.86±0.18,P<0.05;病例組平均ADC值為0.76±0.25,對照組平均ADC值為0.75±0.28,P>0.05。病例組和對照組FA值ROC曲線AUC為0.75。相關分析發(fā)現,胼胝體壓部FA值減低與病程長短無明顯相關性(R=-0.16,P=0.33);病
6、例組和健康對照組FA值的ROC曲線AUC為0.75。
?。?)形態(tài)學研究結果:
1)發(fā)展性口吃患者雙側側腦室寬度左側[(0.75±0.15)cm]明顯大于右側[(0.68±0.13)cm],t=-2.2,P=0.031;
2)健康志愿者雙側側腦室寬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
3)發(fā)展性口吃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右側側腦室寬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
4)發(fā)展性口吃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左側側腦室寬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
7、 5)發(fā)展性口吃患者雙側側腦室寬度之和男性[(1.64±0.19)cm]明顯大于女性[(1.31±0.21)cm].t=3.68,P=0.002.
6)發(fā)展性口吃患者胼胝體壓部的寬度[(1.31±0.10)cm]明顯小于健康志愿者[(1.17±0.07)cm],t=-2.014,p=0.04.
結論:
DTI技術結合基于體素的分析方法,揭示口吃患者腦內存在微細結構的病理變化,為發(fā)展性口吃患者的病理生理機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失語癥的灰質形態(tài)學研究及腦網絡研究.pdf
- 室管膜與腦功能關系的形態(tài)學研究.pdf
- 基于MRI的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大腦形態(tài)學及結構性網絡研究.pdf
- 基于MRI的大腦皮層形態(tài)學研究.pdf
- 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下肢缺血肌肉的形態(tài)學及線粒體功能的變化研究.pdf
- 結合MRI和DTI研究高功能孤獨障礙患兒的胼胝體結構.pdf
- Alzheimer病認知功能與MRI腦結構測量關系的研究.pdf
- 女性重度抑郁癥患者海馬形態(tài)學與神經代謝研究.pdf
- 基于DTI的首發(fā)抑郁癥患者腦結構網絡變化.pdf
- 基于DTI的首發(fā)抑郁癥患者腦白質微觀結構的研究.pdf
- 基于形態(tài)學的序列圖像目標檢測.pdf
- 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中樞形態(tài)學及功能學改變的MRI研究.pdf
- 正常腦組織及腦白質稀疏癥的DTI研究.pdf
- 長期單側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的全腦功能與結構MRI研究.pdf
- MRI檢查不同體位對子宮形態(tài)學影響的研究.pdf
- 應用DTI研究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腦白質損傷.pdf
- 慢性疼痛患者的基于體素的磁共振形態(tài)學及腦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研究成像.pdf
- 利用MRI檢查量化研究DDH患兒盂唇的形態(tài)學改變.pdf
- 腦腫瘤患者術前DTI與語言功能區(qū)BOLD-f MRI研究.pdf
- 結合形態(tài)學的基于閾值分割方法在MR腦實質圖像提取中的應用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