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民事司法調解是在法官的主持引導下,通過當事人之間的自由協(xié)商并達成調解協(xié)議的一種糾紛解決方式。民事司法調解的復興或回歸,不能簡單的從司法管理模式的轉變就輕易得出古代民事司法調解與現(xiàn)代民事司法調解相同或相異的結論。民事司法調解的建構在于它植根于有生命力的法律文化并形成完善的調解程序。
中國古代民事司法調解產生于無訟的法律文化,儒家思想認定訴訟屬于人們的道德墮落,調處息訟是對爭訟者進行的道德感化。在儒家學說的基礎之上,中國古代民事司
2、法調解將道德教化與法律規(guī)范結合為一體加以使用,禮法結合,形成審判理念的二元化特征。在當事人爭訟過程中,法制與儒家教化相比較,有時還會居于從屬的次要地位,官府用道德規(guī)范啟迪當事人醒悟和妥協(xié),但是卻常常缺乏對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確定,調解程序沒有統(tǒng)一標準,從而形成了以息事寧人為目標的人治化司法。
人治化司法為我國民事司法調解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礎的同時,又妨礙著現(xiàn)代民事司法調解程序的形成與發(fā)展。民事司法調解程序滯后的問題,終于在我國2
3、0世紀90年代進行的司法改革的沖擊下浮上水面,并一度形成了民事司法調解的衰落。司法改革,是在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基礎上的西學東漸過程,我國的司法改革的參照對象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英美法系國家的司法審判制度。然而,西方司法審判制度是基于形式邏輯的審判方式以及理性的司法證明方式,引進中國后,司法的實質性而非程序性、司法的偶然性和不理性、司法經常受到行政干擾、法院判決結果不可預計,都令當事人對司法判決多了質疑,少了一些信仰。再加上高判決率下所引發(fā)的執(zhí)
4、行難、上訪熱等諸多疑難問題,對民事司法調解形成被動需求,民事司法調解再次復興。
現(xiàn)代民事司法調解,有別于中國古代民事司法調解的最大不同點,在于訴訟當事人追求的不僅僅是案結事了,也強烈的訴求調解的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法律成為民事司法調解不可逾越的界限。調解自愿、調解合法、調解效率、調解程序、調解主體成為現(xiàn)代民事司法調解重構的重要內容。民事再審程序的司法調解、司法調解的模式推進、民事司法調解與其它糾紛解決方式間的協(xié)調構建,是現(xiàn)代司
5、法調解程序建構的難點。同時,民事司法調解,并不過多的拘泥于訴訟程序形式的外在表現(xiàn),更多在意的是疏通無障礙地追求在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實質意義上的徹底解決,體現(xiàn)了雙方當事人的合意,有著現(xiàn)實的廣泛適應性。
不可否認,古代司法與現(xiàn)代司法存在著較大差異,古代官員行政兼領司法的身份、鄉(xiāng)人淡薄的權利意識等都與現(xiàn)代區(qū)別明顯。現(xiàn)代民事司法調解方式吸納了實在法的因素,成為一種能夠適應現(xiàn)代經濟社會的制度。但縱觀古今種種相似之處,在與調解相關的
6、領域,這種相似性遠遠大于相異性。適合中國古代民事司法調解制度生存的歷史土壤已經消失,但中國古代民事司法調解中那些普適性的規(guī)則依然可為今天借鑒。對古代調解制度的有效借鑒,是解決當今社會問題的有效方法。在舊城拆遷糾紛的解決過程中,民事司法調解體現(xiàn)出實質公道的特征,對當事人各種關系的調整和維持,一方面能夠把握拆齊納的結構性對立狀態(tài),另一方面可以以個人的社會化為媒介,在一定程度上緩和這種對立。儒家文化對于當今民事司法調解制度具有一定的習慣性影響
7、。調解制度所追求的當事人之間自愿協(xié)商妥協(xié)性結案方式,并非都是無原則、無規(guī)制、無法律約束的自由行為,它所表現(xiàn)的是國家所追求的當事人之間的妥協(xié)和解理念目標的實現(xiàn)。
論文的研究內容包括儒家教化、人治司法、案件事了、稿判決率、司法改革、文化延續(xù)、實質公道、法律特征、法官心態(tài)等。將以上研究內容加以梳理,得出論文的研究框架。論文分為三部分,分別是:人治司法化下的古代民事司法調解、現(xiàn)代民事司法改革對民事司法調解的沖擊、當代法制化背景下的民事
8、司法調解制度重構。其中,第一部分又分為儒家教化、權利強制、案結事了三個小標題,第二部分又分為司法改革、高判決率、文化延續(xù)三個小標題,第三部分又分為法官心態(tài)、調解程序、實質公道三個小標題。這九個小標題之間還存在內在的邏輯關系,分別是:中國古代的儒家教化,經過現(xiàn)代的文化延續(xù),發(fā)展為當代民事司法調解制度中的實質公道;中國古代的權利強制,經過現(xiàn)代的司法改革,形成了當代法官依法調解的心態(tài);中國古代的案結事了,經過現(xiàn)代的法律特征強化,形成了當代的民
9、事司法調解程序??梢钥闯?,人治司法化一方面為民事司法調解制度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有阻礙了民事司法調解制度的發(fā)展。在司法改革的西學東漸中,民事司法調解制度收到了嚴重打擊,并處于嚴峻的生存環(huán)境中,但是司法改革的不徹底和高判決率引發(fā)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又形成了對民事司法調解制度的被動需求。當代的民事司法調解制度的提高應當從法律程序和儒家文化兩方面入手,一是要提升法官素質,二是要發(fā)揮民事司法調解在解決社會熱點問題中的積極作用。
論文的研
10、究方法為三種,其一是文獻分析法,主要是CNKI數(shù)據(jù)庫檢索文獻、綜合性圖書館檢索文獻和中國法律年鑒(1988-2009)年間的相關統(tǒng)計資料。其中,通過對中國法律年鑒統(tǒng)計資料的檢索,形成了本文中民事一審案件的調解率發(fā)展變化曲線和民事再審案件的調解率發(fā)展變化曲線,再依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對民事司法調解制度的衰落與復興進行了學理解釋。其二是問卷調查法,調研目標是民事司法調解的法官心態(tài)。通過調研,可以發(fā)現(xiàn)法官對民事司法調解的心態(tài)呈現(xiàn)出積極和消極并存的矛盾
11、狀態(tài)。法官一方面基本肯定民事司法調解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認為民事司法調解制度是我國司法改革不徹底情況下的一種“政策性”審判方式。法官一方面肯定民事司法調解具有良好的社會效果,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司法審判為主的個人判案傾向。法官雖然沒有學術界的一些偶擔憂(例如司法權威、和稀泥),但是又存在一些集體的困惑與焦慮。筆者認為可以對以上現(xiàn)象作出如下解釋:西方審判制度與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存在不一致,轉化到實踐中,成為法官工作中的困難并形成一系列社會問題。目
12、前,法官是因司法政策和干部考核指標而被動接受司法調解制度,若想根本改變,應加強儒家文化的教育。
論文的第三種研究方法是個案研究法。為了反映法院的司法調解動態(tài),筆者對對河北省XX市XX區(qū)政法委書記和河北省XX市XX區(qū)基層人民法院的12名法官進行了半結構式深度訪談。訪談內容主要圍繞該區(qū)民事司法調解的發(fā)展現(xiàn)狀、案件類型與民事司法調解、民事司法調解的困難及解決等問題展開。以上訪談內容在論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有所體現(xiàn)。筆者旁聽了一個家庭財
13、產糾紛的民事調解案件,調解過程分為詢問和調解兩個階段,其中詢問過程體現(xiàn)了“背對背”的調解特點,其目標是減少當事人之間的對立和沖突,調解過程體現(xiàn)了“面對面”的調解特點,其目標是保證法官居中調解,調解協(xié)議符合雙方當事人的自愿和同意。以上內容在論文的第四章有所體現(xiàn)。筆者查閱了河北省XX市XX區(qū)基層人民法院的22份調解卷宗,著重觀察了城市拆遷糾紛解決過程中的司法調解,分析民事司法調解體現(xiàn)出實質公道特征及作用,即對當事人各種關系的調整和維持,以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調判結合與民事司法本土化模式的形成
- 外來文化本土化的一個結晶—日本茶道精神分析.pdf
- 為女性的設計——當代設計藝術社會學的一個視角.pdf
- 政府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作用——一個發(fā)展社會學的視角.pdf
- 社會分層對教育消費的影響研究——一個消費社會學的分析視角.pdf
- 法社會學在中國——一個學說史的反思.pdf
- 保釋制度的本土化改造.pdf
- 美國反托拉斯有關企業(yè)合并控制的歷史變遷——一個法律社會學的視角.pdf
- 大調解:法治本土化視野下的實踐與反思.pdf
- 談信托制度本土化
- “讀經”與文化自覺——社會學微觀視角的研究.pdf
- 緩刑制度本土化重構
- 社區(qū)矯正制度的本土化完善.pdf
- 論我國地役權制度的本土化.pdf
- 淺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本土化.pdf
- 行業(yè)調解的法社會學研究.pdf
- 恢復性司法的本土化問題研究.pdf
- 我國民事審級制度的檢討與重構——一個基層法院法官的視角.pdf
- 《我是歌手》的本土化創(chuàng)新研究
- 中國人言語行為的社會學分析——一個語言學和社會學結合的嘗試.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