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空間是人文地理學的核心概念之一。融合了后現代主義、新馬克思主義等哲學思辨的城市空間生產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本文以武漢城市空間生產為例,遵循“背景與問題→理論與框架→演化與機制→比較與發(fā)展”的邏輯思路,系統(tǒng)梳理了其城市空間生產的過程,探討了城市空間生產的演變規(guī)律,構建評估模型考察了其城市空間生產的績效水平,歸納了其空間生產的動力機制,并對武漢城市空間生產的代表性案例進行了實證研究。全文共分為九章:
第一章為緒論,重點分析了本文的研
2、究背景及研究意義。首先,現實中,城市空間問題日益凸顯,城市人口高度聚集,城市空間擴展無序,城市空間差異喪失;其次,理論上,后現代主義、新馬克思主義和人文地理學的空間轉向促使學術界對空間進行再認識;最后,政策上,對城市空間生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出新的要求。因此,系統(tǒng)研究武漢城市空間生產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深刻的理論意義。
第二章為國內外研究進展與述評??臻g生產已成為研究的熱點與前沿問題,理論日趨成熟,方法日趨完善,成果日趨豐富,但地
3、理學的研究視角相對較少,城市空間的研究內容明顯不足,宏觀和中觀層面的研究尺度略顯薄弱,空間化和定量化的研究方法結合較少,通行的研究范式尚未形成。
第三章是對空間生產的理論進行系統(tǒng)歸納,奠定本文的理論基礎。首先在梳理時空觀演進的基礎上明確空間是產物和商品的基本概念,將“城市空間生產”定義為“資本、權力和階級等政治經濟要素和力量對城市的重新塑造,使城市空間成為其介質和產物的過程”;其次將城市空間生產與城市空間擴展、城市空間生長、城
4、市更新改造等進行辨析;最后,界定空間生產的系統(tǒng)主體為政府、企業(yè)和公眾,分析了其多樣化、尺度性、多元化和碎片化特征。
第四章是對武漢城市空間生產的過程進行系統(tǒng)梳理,認為其經歷了古代封建社會、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半殖民地半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計劃與市場經濟雙軌制共五個階段,依次對應了古代軍事城堡→近代商貿城市→近代殖民工商業(yè)城市→現代工商業(yè)城市→當代國際大都市的發(fā)展歷程,在空間格局上則表現為單核→雙
5、核→三核三個格局過程,其中三核階段又可細分為自然演進、藍圖初繪、結構賦予、要素填充和補綴修復五個階段。
第五章是對近百年來武漢城市空間的時序演化特征進行分析,認為其始終保持增長態(tài)勢,可分為低速增長、穩(wěn)步增長和高速增長三個階段,經歷了漢口獨領風騷→武昌迎頭趕上→漢陽厚積薄發(fā)→武昌主導三鎮(zhèn)均衡發(fā)展等過程??傮w而言,武漢城市空間生產水平持續(xù)提升,穩(wěn)中趨優(yōu)。
第六章是對武漢城市空間生產的績效進行分析,劃分為空間效益、空間效率
6、和空間公平三個系統(tǒng),從經濟、社會和環(huán)境三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認為其綜合績效水平穩(wěn)步推進,綜合效益逐步顯現,其發(fā)展過程依次經歷了空間效率優(yōu)先、空間效益主導、空間效益與空間公平兼顧等階段。效益、效率和公平各系統(tǒng)的耦合協調總體水平較差,基本處于拮抗與磨合階段,近年來呈螺旋上升的態(tài)勢。
第七章是對武漢城市空間生產的機制進行歸納,認為在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體制下,武漢城市空間生產的動力機制略有差異,但綜合來看,代表統(tǒng)治階級的政府權力居于主
7、導地位,既是城市空間生產的監(jiān)管者,又是直接生產者;改革開放之后企業(yè)開始作為主體參與到城市空間生產過程中;公眾作為空間商品的消費者,雖然是弱勢群體,但近年來也開始主動要求更多的話語權。
第八章選取青山的紅房子、漢正街、沙湖、珞獅路高架橋、歡樂谷、楚河漢街等武漢城市空間生產的典型案例,采用質性研究方法,對城市歷史地段、歷史風貌街區(qū)、城市濱水空間、城市公共空間、城市游憩空間和城市商業(yè)空間等典型空間的生產過程、問題、機制及措施進行實證
8、研究。
第九章為本文結論、創(chuàng)新點和后續(xù)研究。系統(tǒng)總結了全文的主要研究結論和主要創(chuàng)新點,并在分析全文的基礎上,提出了后續(xù)研究計劃。
本文通過對武漢城市空間生產的系統(tǒng)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結論:①城市空間是城市社會關系塑造的產物,城市空間生產是權力、資本和階級等政治經濟要素和力量對城市的重新塑造,使城市空間成為產物的綜合過程;②城市空間的生產普遍具有時空延續(xù)性,空間延續(xù)性是指受自然地理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城市空間選址相對穩(wěn)定,在
9、時間上的延續(xù)性則是指受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推動,城市空間生產水平日益提升;③城市空間生產的績效水平可從效益、效率和公平三個維度來評估,根據經濟發(fā)展方式的階段性,在2000年以前,城市空間生產績效水平由空間效益和空間效率主導,2000之后,開始注重空間效率與空間公平兼顧;④城市空間生產的動力機制主要表現為政府引領、企業(yè)主導和公眾參與,其實質是權力、資本和社會階層等多股力量的綜合博弈、共同作用。
本文主要的創(chuàng)新點為:(1)建立地理學視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武漢城市圈空間結構演化與空間整合研究.pdf
- 武漢城市圈空間結構優(yōu)化研究.pdf
- 武漢城市發(fā)展:反思與展望.pdf
- 武漢城市圈旅游景區(qū)交通可達性空間分析.pdf
- 武漢城市圈旅游產業(yè)整合機制研究.pdf
- 武漢城市空間結構形態(tài)發(fā)展探析.pdf
- 謠諺與近代武漢城市生活
- 武漢城市公共空間夜景觀藝術設計.pdf
- 城市群的空間效應-以武漢城市圈為例.pdf
- 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
- 當前武漢城市圈政府合作模式與機制構建.pdf
- 武漢城市圈旅游空間結構及其優(yōu)化研究.pdf
- 武漢城市圈生態(tài)用地耗損時空過程與驅動因素分析.pdf
- 武漢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機制研究.pdf
- 武漢城市開放空間時空演變與驅動因素分析研究.pdf
- 對武漢城市精神的幾點思考
- 武漢城市空間增長及其可持續(xù)性評價.pdf
- 武漢城市圈城鎮(zhèn)體系空間結構狀況研究.pdf
- 武漢城市圈農地非農化效率的空間差異研究.pdf
- 武漢城市圈政府對醫(yī)院監(jiān)管的機制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