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當下中國是一個矛盾多發(fā)期,但源自土地領域的矛盾似乎尤為激烈和廣泛,由此也導致了各種社會關系的緊張。本論文試圖回答“為什么中國土地領域中的矛盾和社會沖突越來越多,越來越激烈”這一問題。從直觀上來說,征收權被一些地方政府濫用似乎是最合適的答案,但如果透過紛繁復雜的表象,人們就會發(fā)現,各種矛盾的發(fā)生往往與土地產權的模糊不清、不平等,土地管理的失范(越位或缺位)有關。從公法視角探尋中國土地產權和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揭示隱藏在中
2、國土地制度種種亂象背后的秘密正是本論文的核心任務。雖然今天的中國人對中國共產黨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非常了解,但對以下所有權-使用權譜系變化卻似乎十分陌生:即在不同的“集體化”或者“被集體化”階段——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以及后人民公社時代,農村的土地產權制度是如何從“私有私用”,到“私有共用”,到“按份共有共用”再發(fā)展到“抽象公有公用”的。城市土地如何一步步“被國有化”以及如何理解和解釋這種土地國有化,似乎也很少引起人們的關注。
3、 本文對中國土地制度的變革進行了分析。正文的第一部分梳理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宣言》公布以來中國土地產權領域所發(fā)生的重要制度變遷。通過使用“權利-義務”和“意識形態(tài)-社會現實”兩個分析框架,我們既可以看到過去90年間中國土地產權在法律層面上所發(fā)生的變化,也可以找到中國土地產權制度發(fā)生如此多變的原因。頻繁變換的歷史并非是土地矛盾和沖突產生的惟一原因,現行憲法和法律所建立的特殊土地產權制度也難辭其咎。正文的第二部分將從中國現行憲法第
4、10條的規(guī)定出發(fā),分析現行法律體系所建立的“國有土地”與“集體土地”兩種土地產權制度。在這一部分中,我將著重從“權利-義務2"這一框架探究那些被現有研究遺忘或者遮蔽的問題,并揭示土地產權制度內部所存在的緊張與沖突,以及某些違背法學常識的結論之所以長期被視為真理的秘密。人們將會看到,中國現行的憲法和法律非但沒有清晰界定兩種土地產權制度的關系,也沒有明確回答“何為農民集體”,“何為農民集體所有土地”,“何為城市”,“何為國家”,“何為土地國
5、家所有”以及“誰能代表國家”等等問題?,F行憲法還在“土地國有化”和“土地城市化”之間建立了一種錯誤的聯(lián)系,這導致中國大陸走上了公民土地權利受損,城市無序擴張的畸形發(fā)展道路。土地管理領域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1998年以后中國大陸建立了號稱“世界上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并希望籍此制度實現耕地保護、國有土地資本化和城市化之間的平衡。然而,耕地流失帶來的恐懼遮蔽了人們的雙眼,國有土地資本化帶來的欣喜迷離了人們的視線。制度決策者希望在相互沖
6、突的目標之間找到平衡,卻沒有對已經變化了的中央與地方關系保持必要的敏感,也沒有認真對待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所帶來的巨大挑戰(zhàn),而是輕易地動用了國家作為土地管理者的權力來維護國家作為國有土地所有權人的利益。所以不但無法實現制度設計之初的目標,也讓整個社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探討這種缺陷及其帶來的問題正是第三部分需要解決的問題。另外,系統(tǒng)評價過去90年間中國土地領域所發(fā)生的種種制度變遷也是本部分的重要任務之一。如何能在錯綜復雜的“地權迷宮”中
7、找到出路?論文的最后一個部分將在立憲主義精神的指引下,通過“權利-義務”這一分析框架,繪制一幅中國土地產權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路線圖”。這幅“路線圖”以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為坐標,從建立平等的土地產權制度的改革開始,通過建立統(tǒng)一的土地市場,完善土地規(guī)劃與用途管制制度,督促政府克制行使征收征用權以及加強公共參與等五個步驟最終繪制完成。僅僅滿足于坐而論道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我們還必須尋找行而有效的辦法。在具體的制度變遷路徑方面,
8、本文認為,應當允許地方在符合自由民主理念的前提下,制定和實施“違憲但有效”的地方性法規(guī),這不僅是因為地方差異巨大的中國正處于改革和發(fā)展階段,更是因為地方民眾(可以通過其代表)才是地方事務最終決定者。在論文的最后一個部分,我將借助加拿大的“但書條款”模式來反思“良性違憲論”,進而從“憲政對話”的視角對制度變遷與法律秩序(特別是憲法秩序)之間的關系進行重新梳理和論證。通過這種理論的建構,我希望為中國土地制度乃至整個法律制度的變革實踐提供一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我國土地儲備制度的反思與重構.pdf
- 論列寧關于俄國土地制度變革的思想.pdf
- 我國土地交易制度變革研究.pdf
- 中國土地征用制度的經濟分析.pdf
- 中國土地征收制度研究.pdf
- 土地制度的變革與中國現代化的啟動
- 中國土地制度變遷研究.pdf
- 中國土地制度史教案
- 農地轉讓權的分配與邊界:基于中國土地制度變遷的研究.pdf
- 中國土地儲備制度的憲政分析.pdf
- 中國土地征用制度問題研究.pdf
- 中國土地收購儲備制度研究.pdf
- 中國土地征用補償制度研究.pdf
- 中國土地準征收制度研究.pdf
- 中國土地征收制度中的程序公正研究.pdf
- 論中國土地使用權制度的完善
- 中國土地儲備制度法律研究.pdf
- 中國土地開發(fā)權制度研究.pdf
- 我國土地農轉非的SCP分析——基于利益和新制度主義視角.pdf
- 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革的路徑選擇.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