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隨著微電子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尤其是數(shù)字計算和信號處理技術的廣泛應用,用數(shù)字電路處理模擬信號的情況日益普遍。所以模擬信號數(shù)字化是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趨勢,而模數(shù)轉換器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逐次逼近式A/D轉換器,適用于分辨率要求為8~16位的A/D轉換器,是采樣率低于5Msps的中等至高等分辨率應用的常見結構,具有低功耗、小尺寸的特點。這些特點使其具有很寬的應用范圍,例如便攜/電池供電儀表、筆輸入量化器、工業(yè)控制和數(shù)據(jù)/信號采集器等。
2、本文設計了工作在1.8V單電源電壓下,中速低功耗的12bit逐次逼近式A/D轉換器。本文主要研究了A/D轉換器中包括采樣保持電路、D/A轉換器、電容陣列和數(shù)字邏輯與時序控制等模塊的設計,未研究的比較器模塊由同組其它成員完成。 為了提高A/D轉換的精度,本設計采用全差分和下極板采樣技術克服電荷注入效應和時鐘饋通效應的影響。同時將采樣電容嵌入到D/A轉換電容陣列中,采用并行模數(shù)轉換器分辨率的擴展結構,既保證了采樣電容的采樣精度值,又
3、有效節(jié)省了芯片面積。在電容陣列的設計中,利用單位電容并聯(lián)的方法減小金屬MIM電容值的失配誤差,并通過共質心版圖布局,進一步提高轉換精度。在數(shù)字控制模塊的電路實現(xiàn)中,用基于環(huán)形計數(shù)器和移位寄存器的結構設計了逐次逼近邏輯電路。在整體版圖設計時采用數(shù)模混合信號(AMS)的設計流程,即在一個芯片的設計時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針對規(guī)范性強的數(shù)字部分采用定制設計方法中的標準單元法進行設計,對于那些嚴重影響性能的模擬部分采用全定制法進行設計,以求縮短設
4、計周期,提高性能和芯片面積利用率。 本次SARADC設計采用的是IBM 0.18μm DP6M CMOS7RF混合信號設計工藝。設計采用MOSIS公司提供的MPW(Multi-Project Wafer)方案流片,所以同一版圖中還包括8-bit CPU設計和100MHz低噪聲電荷泵鎖相環(huán)頻率合成器的設計。其中SAR ADC版圖面積為172.03μm×317.92μm,MPW整體版圖面積為1804μm×1804μm。完成版圖后對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MS-s 12-bit低電壓SAR ADC設計.pdf
- 10-bit高精度低功耗SAR ADC設計研究.pdf
- 一種CMOS 12-bit 125ksps全差分SAR ADC.pdf
- 高精度ΣΔADC設計.pdf
- Pipeline ADC中高精度基準電壓源的設計.pdf
- 電荷再分配SAR ADC設計中高精度的實現(xiàn).pdf
- 12位高速高精度ADC的研究與設計.pdf
- 高精度流水線adc的1.5bit級電路研究與設計
- 10bit超低功耗SAR ADC設計.pdf
- 高速高精度ADC中基準電壓源的研究與設計.pdf
- 高精度ADC時鐘系統(tǒng)設計.pdf
- 高速低電壓流水線ADC設計.pdf
- 低電壓低功耗高精度的CMOS帶隙基準電壓源.pdf
- 高速高精度流水線ADC中基準電壓源的設計.pdf
- 低電壓下寬范圍高精度可變增益放大器設計.pdf
- 12-bit 20MS-s帶數(shù)字后臺校準的流水線ADC的設計.pdf
- 觸摸控制中高精度低功耗SAR-ADC的研究與設計.pdf
- 高精度SAR ADC自校準技術研究與關鍵電路設計.pdf
- 高精度ΣΔADC的研究.pdf
- 低電壓低功耗10bit 30MSPS流水線型ADC的設計.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