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前言
P物質(SubstanceP,SP)是發(fā)現(xiàn)最早的神經肽之一。通過重組DNA技術研究SP,發(fā)現(xiàn)SP來源于前速激肽原(Pre-Protachykinin,PPT),因此SP屬于速激肽(Tachykinin,TK)成員。研究發(fā)現(xiàn)SP是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中的重要一員,是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tǒng)共同的化學語言。
NK細胞屬于大顆粒淋巴細胞,是天然免疫系統(tǒng)的重要組分。成熟NK細胞主要聚集于脾臟、肝臟和外周血。研究表明,NK細胞
2、可通過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殺傷非己細胞,并通過釋放多種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來調節(jié)天然免疫和獲得性免疫。根據表面標志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將NK細胞分為不同的亞群。小鼠NK細胞庫是由不同表型、功能的NK細胞亞群組成。CD27與CD11b聯(lián)合可以作為小鼠NK細胞亞群劃分的依據,因成熟小鼠NK細胞高表達CD11b,因此可將成熟小鼠NK細胞劃分為CD11bhiCD27hi、CD11bhiCD27lo兩個亞群。這兩個細胞亞群在免疫應答的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同
3、的生物學功能。
雖然SP主要通過NK細胞表面的相應神經肽受體來介導其生物活性,但這種活化機制大多局限于體外,體內機制國內外研究較少,且缺乏全面系統(tǒng)性,但若將此肽類藥物直接用于臨床試驗會有諸多局限性,如藥物在血漿中的濃度范圍波動較大或由于代謝迅速而導致難以達到有效血藥濃度等。因此,新的藥物輸送系統(tǒng),在新藥的研發(fā)和應用過程中,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納米給藥系統(tǒng)(俗稱藥物納米粒)的出現(xiàn),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可能。藥物納米粒,是近年來藥
4、劑學領域研究頗為活躍的一系列新型超微小給藥系統(tǒng)的統(tǒng)稱,其粒徑多在10~500nm之間。由于納米粒子的微小體積和特殊結構,使之在控、緩釋給藥,靶向給藥,黏膜和局部給藥以及基因工程等領域中顯示出特殊的優(yōu)勢。因此,研制SP的納米粒使SP能在體內較長時間存在,有利于觀察SP對機體免疫功能的長期作用,其研究結果將對神經肽的臨床應用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方法
1、采用復乳法制備SP納米粒①精確稱取SP1mg,溶入含0.4%吐溫80
5、的500μl雙蒸水中。②加入到含2.5%聚乳酸(PLGA)的2ml二氯甲烷溶液中,超聲5min使分散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初乳。③將該乳液在超聲條件下加入到8ml2%聚乙二醇(PVA)水溶液中,置于冰水中再分散,形成復乳。④將該復乳液室溫下磁力攪拌3h使有機溶劑揮發(fā),得膠體混懸液。將該膠體液以10000轉/min,冷凍離心三次,每次10min,沉淀物真空凍干燥得凍干粉,密封后置于4℃保存,即得SP納米微粒。
2、SP納米粒的穩(wěn)定性質研
6、究取適量SP納米粒凍干粉超聲分散于無水乙醇中,透射電鏡下觀察微粒形態(tài)和大小。同時測量微粒的平均粒徑。制備3批SP納米粒,常規(guī)考察其色澤外觀及再分散情況。將SP納米粒凍干粉置于4℃冰箱中,3個月后取出再分散于生理鹽水中,觀察乳狀液的各項指標,了解其穩(wěn)定性。
3、SP納米粒載藥率、包裹率的測定新制備的混懸膠體液冷凍離心后收集上清液,用ELISA試劑盒測定上清液中SP的含量,從而得出未被包裹的SP量,進而計算SP納米粒的載藥率和包裹
7、率。
4、SP納米粒的體外釋藥試驗精密稱取含2μg的SP納米粒置于離心管中,每個離心管中加入生理鹽水至1ml,再置于4℃水浴箱中恒溫震蕩。按1、2、4、8、12、24、36h定時取樣,以ELISA試劑盒測定不同時點的上清液中SP濃度,取樣后加入生理鹽水恢復原體積。
5、SP納米粒的體內釋藥試驗取C57BL/6純系小鼠,分PBS組、空白顆粒組、SP組、SP納米粒四組。肌肉注射后,在5、10、15、20、25min各時間
8、點,每組選3只小鼠眼球取血,分離血清,ELISA法檢測血清中SP濃度。
6、CCK8法檢測SP對小鼠脾細胞的殺傷活性。
7、流式細胞術檢測SP對小鼠脾細胞功能的影響。
8、Real-TimePCR法檢測SP對小鼠脾細胞殺傷介質(穿孔素、顆粒酶B)和活化受體(NKG2D、NKp46)的mRNA表達的影響。
實驗結果
1、SP納米粒的一般性質。
SP納米粒膠體懸液混懸透明。透射電鏡
9、下,該納米粒表面光滑,均勻度好,粒徑分布均勻,平均粒徑50nm。凍干粉為白色疏松粉末。4℃下放置3個月后,凍干粉的再分散性良好,在生理鹽水中分布呈混懸膠體狀,無沉淀,表明SP納米粒的穩(wěn)定性及再分散性良好。
2、SP納米粒的平均載藥率為1.11%±0.036,平均包裹率為84.37%±3.56。
3、SP納米粒的體外釋藥試驗:SP納米粒在36h內能一直持續(xù)釋放SP,說明SP具有明顯的緩釋效果。
4、SP納米粒
10、的體內釋藥試驗
與對照組相比,空白顆粒組血清中SP含量在各時間點內變化不大,SP組和SP納米粒組在各時間點內血清中SP含量差異顯著。其中,SP組在第15min時的血清中SP含量達到最大值,此后量值呈下降趨勢;SP納米粒組在各時間點內的血清SP含量呈穩(wěn)定上升趨勢。
5、與對照組相比,空白顆粒組中小鼠脾細胞的殺傷活性沒有明顯差異,其余各組均有明顯差異。其中,SP組的中劑量部分較高、低劑量部分的殺傷活性高;納米高劑量組較納
11、米中、低劑量組的殺傷活性高。
6、各組藥物連續(xù)5天免疫小鼠后,F(xiàn)CAS檢測結果表明,SP組(低、中、高濃度)和納米組(低、中、高濃度)均可增強小鼠脾細胞CD27的表達率。其中,脾臟中的SP低劑量組和納米粒低劑量組對CD27的影響顯著。
7、SP組(低、中、高濃度)和納米組(低、中、高濃度)均可顯著提高小鼠脾細胞殺傷介質(穿孔素、顆粒酶B)和活化受體(NKG2D、NKp46)的mRNA表達水平。
結論
12、 1、SP納米粒具有易于合成、質量穩(wěn)定、降解速度可調節(jié)等優(yōu)點。本實驗采用復乳法制備SP納米粒,實驗結果表明SP納米粒球體均勻度好,凍干粉為白色疏松粉末,再分散性良好。
2、本研究測定了3批次SP納米粒的載藥率和包裹率,結果均相差不大,表明制備工藝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和可重復性。
3、SP納米粒的體內、外釋藥試驗說明SP具有明顯的緩釋效果。
4、一定濃度的SP可增強小鼠脾細胞的殺傷活性,并能提高小鼠脾細胞殺傷介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納米銀溶膠的制備以及對亞麻的功能整理.pdf
- 脾細胞對胰島β細胞功能影響的體外研究.pdf
- 幾種膠體微粒的胞吞及對細胞功能的影響.pdf
- 印尼經貿管理以及對中國的影響
- 功能性磁性納米微粒的制備、表征以及川芎嗪載藥的初步應用.pdf
- 黃藥子總皂甙的提取以及對L929細胞遷移的影響.pdf
- 殼聚糖納米微粒對部分癌細胞影響的初步研究.pdf
- 青少年網絡使用和成癮的現(xiàn)狀以及對認知功能影響的研究.pdf
- 內體成熟障礙對lps在raw264.7細胞的內化以及對細胞活化的影響
- 羧甲基殼聚糖納米微粒的制備及其對瘢痕疙瘩成纖維細胞增殖的影響.pdf
- 細胞膜微粒對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影響的研究.pdf
- 基于納米微粒表面功能化制備空心納米材料.pdf
- Cathepsin L在As中的表達以及對巨噬細胞脂質蓄積的影響.pdf
- 多孔材料的制備以及對油類物質吸附的研究.pdf
- 多支狀的金納米粒子的制備以及對金屬離子的光譜學分析.pdf
- 諾氟沙星影響單壁碳納米管對人體肺細胞的毒性效應以及對其致毒機制的研究.pdf
- NUSAP1在腦膠質瘤中的表達以及對腦膠質瘤細胞功能的影響.pdf
- 黃芪對關節(jié)軟骨細胞生理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以及對治療膝OA的臨床觀察.pdf
- 石墨烯基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胞吞及對細胞功能的影響.pdf
- 骨橋蛋白對胃癌細胞生長、侵襲以及對化療藥物敏感性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