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近年來,隨著小腸移植技術和免疫抑制以及術后的治療手段的不斷提高,在一些小腸移植中心的小腸移植5年成活率已接近70%。小腸移植也逐漸成為一種治療不可逆腸衰竭如短腸綜合征的有效的治療方法。在小腸移植(smallboweltransplantation,SBT)中,缺血再灌注損傷、排斥反應等嚴重損傷了移植腸黏膜,使移植腸黏膜的結構和功能遭受嚴重破壞;同時移植腸的功能嚴重受損,加上腸腔的有菌環(huán)境使小腸移植術后移植腸細菌移位率明顯增加,造成受體高
2、感染率。小腸移植術后的高感染率一直困擾著大家,是影響移植腸和受體存活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小腸移植臨床開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小腸移植術后移植腸細菌移位率是當今小腸移植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目前降低小腸移植術后細菌移位的主要方法有:選擇性腸道去污、小腸移植術后應用谷胺酰胺、表皮生長因子等。但是谷胺酰胺、表皮生長因子有增加排斥反應的可能性,選擇性腸道去污目前仍然存在爭論。蛙皮素(BBS)是一種與胃泌素釋放肽和胃腸神經肽形態(tài)和功能都十
3、分相似的14肽,分子量為1619D;具有促進損傷后腸黏膜形態(tài)和免疫的修復作用。本實驗在建立改良大鼠小腸移植的動物模型的基礎上,通過觀察BBS對SBT術后腸黏膜絨毛結構、腸道黏膜免疫損傷的修復,細菌移位率,血漿內毒素水平,死亡率的影響探討B(tài)BS防治大鼠小腸移植術后移植腸細菌移位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機制。 方法:1.建立改良大鼠小腸移植的動物模型SD清潔級大鼠92只建立46只大鼠小腸移植動物模型,按移植腸不同處理情況分為兩組:雙造瘺組:
4、血管吻合完畢后經典的移植腸T-V式雙造瘺(n=2×23)。單造瘺組:血管吻合完畢后移植腸近端結扎,遠端造瘺(n=2×23)。觀察術后7天內死亡率,術后第7天處死取病理。2.BBS對大鼠節(jié)段性小腸移植術后移植腸細菌移位的影響及其可能機制;SD清潔級大鼠130只移植術后不同處理情況分為三組:1)正常對照組(假手術組,n=10)行虛擬手術。2)BBS組(BBS+FK506組,n=2×30)小腸移植術后皮下注射BBS(10ug/kg/day),
5、肌肉注射FK5060.5mg/kg/day。3)移植對照組(生理鹽水+FK506組,n=2×30)小腸移植術后皮下注射生理鹽水1.5ml,肌肉注射FK506(0.5mg/kg/day)。術后每1000ml飲用水16萬U中加入12.5PODs腸造瘺口注射活0.3ml×1×1011/L大腸桿菌;14天剖殺取材。檢測小腸黏膜固有層PeyerPatches淋巴結CD3+、CD4+、CD8+、CD45RA+細胞的含量,肝臟、腸系膜淋巴結細菌移位率
6、、量,血漿內毒素水平以及小腸黏膜形態(tài)學改變。 結果:1.單造瘺組與雙造瘺組4-7天內死亡率分別為36.8%和42.1%,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單造瘺組和雙造瘺組在絨毛高度、絨毛厚度、陷窩深度及絨毛面積比較沒有明顯差異P>0.05。 2.BBS防治SBT術后腸細菌移位檢測結果(1)腸黏膜檢測結果①光學顯微鏡觀察移植對照組腸粘膜固有層明顯水腫,中性粒細胞浸潤,絨毛頂端上皮下出現囊狀間隙,中央乳糜管擴張。上皮細胞變性、
7、壞死、脫落、固有層裸露。BBS組上述損傷明顯減輕,僅見少數中性粒細胞浸潤,中央乳糜管仍輕度擴張,上皮細胞結構尚完整。正常對照組偶見中性粒細胞浸潤,中央乳糜管無擴張,上皮結構完整。②移植腸黏膜各組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病理改變:絨毛不完整,上皮細胞間隙較假手術組明顯增寬,可見多處見上皮細胞脫落,絨毛潰瘍形成,杯狀細胞文狀緣偶而可見或缺失。BBS組:絨毛欠完整,偶見上皮細胞脫落,絨毛潰瘍形成,杯狀細胞文狀緣較稀疏。正常對照組:絨毛完整,上皮細胞
8、間隙較窄且均勻一致;杯狀細胞的文狀緣清晰可見較密集。③圖文分析儀結果:移植對照組的絨毛高度、黏膜厚度、陷窩深度、絨毛面積較正常對照組明顯降低,僅為正常對照組的50%-60%,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是BBS組的絨毛高度、黏膜厚度、陷窩深度、絨毛面積較移植對照組明顯增加,P<0.05。 (2)腸黏膜固有層和Peyer斑中CD3+、CD4+、CD8+、CD45RA+細胞的含量:進行小腸移植的兩組的移植腸腸黏膜固有層和Pey
9、er斑中CD3+、CD4+、CD8+、CD45RA+細胞的含量明顯降低,腸黏膜的免疫系統(tǒng)明顯受損,與假手術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但是在兩組進行小腸移植的動物模型中,應用BBS組的移植腸腸黏膜固有層和Peyer斑中CD3+、、CD8+、CD45RA+細胞的含量明顯高于移植對照組,P<0.05。而CD4+細胞的含量則沒有明顯差異,P>0.05。表明BBS具有修復移植腸免疫的作用,但是修復的主要是代表非特異性免疫的免疫系統(tǒng)而對特異性
10、免疫則沒有明顯的作用。 (3)肝臟、腸系膜淋巴結細菌移位率及移位量:在三組動物模型中我們發(fā)現BBS組和移植對照組的平均細菌移位量和細菌移位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兩組移植動物模型中,應用BBS組的平均細菌移位量和細菌移位率明顯低于移植對照組,P<0.05。表明BBS具有明顯降低大鼠小腸移植術后細菌移位率的作用;而正常對照組也有一定量的細菌移位,表明在正常情況下也有一定量的細菌移位。 7(4)血漿內毒素水平:在
11、三組動物模型中,進行小腸移植的兩組大鼠的血漿內毒素的平均含量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P<0.05,有顯著性差異。而兩組進行小腸移植的動物模型中,應用BBS組的大鼠的血漿內毒素的平均含量明顯低于移植對照組,P<0.05,有顯著性差異。表明BBS有降低小腸移植術后血漿內毒素水平的作用。 (5)BBS對小腸移植術后受體死亡率的影響在三組動物模型中,正常對照組沒有死亡;而兩組進行小腸移植的動物模型死亡率分別為13.3%和46.7%,應用BB
12、S組的受體的死亡率明顯低于移植對照組,P<0.05,有顯著性差異。表明BBS具有降低大鼠小腸移植術后死亡率的作用。 結論:1.近端結扎,遠端造瘺的單造瘺動物模型是研究小腸移植術后感染的方便、實用的動物模型。 2.小腸移植術和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嚴重損傷了移植腸腸黏膜的機械屏障和免疫屏障。 3.BBS能夠通過修復SBT術后腸黏膜機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的損傷而有效降低細菌移位率和血漿內毒素水平,從而降低受體的死亡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機械性小腸梗阻病人細菌移位的臨床研究.pdf
- 不同營養(yǎng)方式對肝移植術后患者營養(yǎng)代謝、腸屏障及細菌移位的影響.pdf
-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再狹窄防治的實驗研究.pdf
- 嚴重腹腔感染時腸道納米細菌移位的實驗研究.pdf
- 同種異體肝移植術后細菌感染的臨床研究.pdf
- 肝移植術后乙肝復發(fā)的防治.pdf
- 移植物熱缺血影響大鼠小腸移植排斥反應的實驗研究.pdf
- 活體小腸移植術后單純皰疹的診斷和治療
- 兒童活體肝移植術后早期細菌感染的臨床研究.pdf
- 抑制NF-κB通路激活對防治旁路移植術后移植血管再狹窄的實驗研究.pdf
- IDO抑制小鼠小腸移植急性排斥反應的實驗研究.pdf
- 肝移植術后細菌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pdf
- 中藥預防大鼠小腸移植慢性排斥反應的實驗研究.pdf
- 鹽酸青藤堿滴眼液防治大鼠角膜移植術后急性排斥反應的實驗研究.pdf
- 肝移植術后早期細菌和真菌感染的臨床研究.pdf
- 結扎胸導管對食管癌術后腸道細菌內毒素移位的研究.pdf
- 神經移位移植重建斜方肌功能的實驗研究.pdf
- 姜黃素防治細菌膿毒癥的實驗研究.pdf
- 肝腸聯合移植肝對小腸免疫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pdf
- 益生素對大鼠原位小腸移植后細菌易位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