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0.基于gis的岷江上游汶川—疊溪河段滑坡災害危險性評價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分類號UDC學校代碼:10616成都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基于GIS的岷江上游汶川一疊溪河段滑坡災害危險性評價韓蓓指導教師姓名及職稱王運生教授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名稱地質工程論文提交日期2咄年5月論文答辯日期2014年6月學位授予單位和日期盛壑堡三盔堂!一:=:篁一:!一星L答辯委員會主席棗塹釜盞酊評閱人拖壘惑李衄2014年5月摘要基于GlS的岷江上游汶111疊溪河段滑坡災害危險性評價摘要岷江上游位于巴顏喀拉一松潘印支期地槽褶皺帶基礎上發(fā)

2、展起來的“川西北三角形斷塊區(qū)”,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形陡變帶。區(qū)內褶皺、斷裂構造發(fā)育,新構造活動強烈,山高谷深,以滑坡、崩塌為主的重力地質作用強烈,加之降雨充沛,其巨大的致災力致使該區(qū)成為典型的崩、滑、流易發(fā)區(qū)。岷江上游汶川疊溪河段地震及暴雨觸發(fā)大型—特大型滑坡發(fā)育,活動性強,嚴重危及國道213、沿河城鎮(zhèn)及村落。開展該河段滑坡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對汶川疊溪河段滑坡地質災害防治決策及有效降低該區(qū)段滑坡地質災害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

3、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以岷江上游汶川疊溪河段滑坡地質災害為研究對象,通過野外沿河拉網式調查,在深入分析滑坡地質災害的發(fā)育特征和影響因素基礎上,同時結合GIS技術、信息量法以及層次分析法,進一步對研究區(qū)內滑坡地質災害進行危險性分析和評價,主要取得如下成果:(1)研究區(qū)滑坡展布受多因素控制。首先,受活動構造最為明顯,滑坡沿岷江斷裂帶、松坪溝斷裂帶及茂汶斷裂帶滑坡密度最大;其二,受岸坡結構控制,汶川一茂縣段順層滑坡發(fā)育,反傾坡次之;茂

4、縣一較場段為橫向谷,滑坡主要發(fā)育在岷江斷裂與松坪溝斷裂交匯部位;其三,滑坡分布受巖性控制,泥盆系危關群片巖段滑坡對稱分布,如野雞坪滑坡與中房滑坡;茂縣群以絹云母片巖為主,滑坡發(fā)育密度最大。(2)滑坡規(guī)模大,危害大。在調查的50處滑坡中,其中特大型滑坡22處,大型滑坡22處,中型滑坡6處,均沿岷江河谷兩岸發(fā)育,滑坡威脅對象既有居民點又有國道、水電等重要設施。(3)基于ArcGIS軟件建立研究區(qū)滑坡地質災害地理數據庫。數據庫包括自然地理條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