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56)黨培業(yè)論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全膝關節(jié)置換治療膝關節(jié)高度屈曲畸形的臨床研究</p><p>  黨培業(yè)1 牛東生 2 白志剛2</p><p>  【摘 要】 目的 探討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治療高度膝關節(jié)屈曲畸形的臨床療效。方法 收集1997年11月- 2009年5月12例(20膝)高度膝關節(jié)屈曲畸形患者,男3例,女9例,術前、術后HSS評分

2、系統(tǒng)進行評定,判定結果。結果12例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15個月~ 12年,平均37 個月。術前HSS評分平均11.5分(6-24分),術后12月平均79.5分(55-96分),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中,優(yōu)5例(41.67%),良3例(25.00%),可3例(25.00%),差1例(8.33%)優(yōu)良率達66.67%。結論 通過精細的術前準備、制定個體化的手術方案,術中注重截骨量與軟組織平衡相結合,術后予以系統(tǒng)、規(guī)范的管理與康

3、復訓練,運用TKA治療膝關節(jié)高度屈曲畸形可以獲得滿意的療效。</p><p>  【關鍵詞】 膝關節(jié) 高度屈曲畸形 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 治療</p><p>  Clinical research of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flexion contracture </p><p>

4、  DANG Pei – ye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04, China), NIU Dong – sheng, BAI Zhi – gang (Ningxia People’s Hospital, Yinchuan 750021, China)</p><p>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eate the cl

5、inical effect of severe flexion contracture of TKA(total knee arthroplasty). Methods The present suday included 12(3 males 9 females) patients with severe flexion contracture from November ,1997 to May ,2009 in Ningxia

6、 People’s hospital . HSS scor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of Surgery before and final follow-up.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rom 10 months to 8 years (range 3

7、7 months ). The a</p><p>  【key word】Knee joint Severe flexion contracture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reatment</p><p>  膝關節(jié)高度屈曲畸形是由于長期的關節(jié)病變致關節(jié)呈屈曲位,后關節(jié)囊攣縮、粘連,出現(xiàn)纖維性或骨性融合所引起,以往被認為是臨床工作中較為棘手的問題。發(fā)達國家

8、具有健全的醫(yī)療保障體系,病程一般不會發(fā)展至高度畸形。而我國的膝關節(jié)高度屈曲畸形患者相對較多,也未達到有效的治療。但隨著人工關節(jié)技術的進步、假體設計的改進和對該病認識的深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被越來越多地用來治療該病。我們總結1997 年11 月- 2009年5 月收治的12例膝關節(jié)高度屈曲攣縮畸形患者施行了TKA ,取得了滿意的療效?,F(xiàn)報告如下:</p><p><b>  1 資料與方法</b>

9、;</p><p>  1.1 一般資料: 1997年11月-2009年5月,收治12例20膝高度屈曲畸形患者。男3例,女9例;年齡48 ~ 71歲,平均58.2歲。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6例12膝,強直性脊柱炎3例5膝,骨性關節(jié)炎3例3膝。病程2.4年~ 16年,平均7.6年。術前膝關節(jié)屈曲畸形均> 60°,平均72.33°(63°-85°),膝關節(jié)主動活動范圍20.2

10、6;(0°-60°),合并膝外翻畸形4例,膝內翻畸形6例,不同程度前后方及側方半脫位8例。假體類型:Plus與Stryker公司的后穩(wěn)定型假體。進行術前及術后12月HSS評分,其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p>  1.2 分型及評價標準:根據(jù)膝關節(jié)屈曲畸形的嚴重程度,可分為輕度,≤20°;中度,20~60°;高度,>60°[1]。評定標準:根據(jù)美國HSS膝關

11、節(jié)評分系統(tǒng)進行評定。根據(jù)HSS評分系統(tǒng)將臨床療效分成>85分為優(yōu), 70 - 84 分為良, 60 - 69 分為可, 59分以下為差。</p><p>  1.3 術前準備:此類患者病程時間長,全身狀況差,合并其他疾病較多,須進行詳細的術前評估。入院時患糖尿病者,應在術前糾正到8mmol/l以下,如有感染性疾病,應于積極治療,術前2周內停用非甾體類消炎鎮(zhèn)痛藥,常規(guī)行下肢血管超聲檢查,攝雙下肢負重位全長片、

12、膝關節(jié)正側位及髕骨軸位片,測量截骨角度,制定個體化的手術方案。嚴重骨質疏松者可行MRI檢查,了解局部的骨質條件,預防骨折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p><p>  1.4手術方法: 麻醉成功后,膝正中切口髕內側入路進入關節(jié)。切除全部滑膜組織、髕上囊、半月板及前、后交叉韌帶。先按常規(guī)截骨,徹底清除骨贅。采用橫行切開或切除膝后部兩側關節(jié)囊,徹底松解后關節(jié)囊,并向上、下鈍性分離,重建后關節(jié)囊,同時適度松解腓腸肌、腘繩肌、腘

13、窩筋膜等鄰近攣縮軟組織。如伸屈間隙仍不平衡,需進行二次截骨,對二次截骨后仍遺留25°左右屈曲畸形者,切忌術中完全伸直,而造成腓總神經(jīng)及血管損傷。利用試模調試,達到正常的力線、良好的軟組織平衡、屈伸及內外翻穩(wěn)定和正確的髕骨軌跡。植入同型號的假體,應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根據(jù)髕骨破壞的情況,選擇是否置換髕骨。所有患者放置引流管1 根。徹底止血,生理鹽水反復沖洗,連續(xù)縫合關節(jié)囊,關閉切口。</p><p>  

14、1.5 術后處理與康復指導: ①.術后記錄引流量,切口部以冰袋壓迫止血,并置患肢于屈膝位。 ②.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防治:患肢術后彈力繃帶纏繞,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鈉,主動鍛煉下肢肌肉,拔管后坐床邊行主動伸屈運動。術后定期復查下肢深靜脈彩超。對于血栓高?;颊撸瑖烂苡^察患肢情況,如腫脹、疼痛加劇等,及時復查彩超。若血栓發(fā)生,立即進行有效治療。③.應用有效抗生素預防感染,奧美拉唑預防應激性潰瘍

15、,采用股神經(jīng)阻滯鎮(zhèn)痛,同時治療原有內科疾病。④.康復訓練: 麻醉清醒后,進行肌肉收縮訓練和按摩。拔管后開始屈伸鍛煉,可結合膝關節(jié)CPM機進行鍛煉,開始練習負重行走、步態(tài)、平衡訓練。對部分術后仍遺留25°左右屈曲畸形患者,可配合牽引、石膏或支具逐漸矯正畸形。</p><p>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術前、術后12月的HSS評分及屈曲度數(shù),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配對秩和檢驗,P<

16、;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p><b>  2 結果 </b></p><p>  12例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5個月~ 12年,平均37個月,術前HSS評分平均11.5分(6-24分),術后12月平均79.5分(55-96分),結果經(jīng)Spss11.5.統(tǒng)計學軟件做配對樣本t檢驗,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術前屈曲度數(shù)平均72.33&#

17、176;(63°-85°),術后12月屈曲度數(shù)平均5.42°(0°-15°),未出現(xiàn)假體松動、下沉等嚴重并發(fā)癥,3膝出現(xiàn)皮下淺部感染,經(jīng)擴創(chuàng)、局部換藥后愈合;3膝發(fā)生DVT,2例為小腿細小靜脈血栓,未做處理,1例血栓位于腘靜脈,經(jīng)溶栓治療后痊愈,2例出現(xiàn)腓總神經(jīng)損傷,經(jīng)保守治療6個月后完全恢復。</p><p>  12例患者術前、術后12月HSS評分結果比較&l

18、t;/p><p><b>  * P<0.01</b></p><p><b>  3 討論</b></p><p>  膝關節(jié)高度屈曲畸形多見于晚期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其病理改變?yōu)椋宏P節(jié)軟骨的破壞,后期滑膜及關節(jié)囊纖維變性、增厚、后關節(jié)囊攣縮、粘連,出現(xiàn)纖維性或骨性融合于屈曲位。由于長期不能活動,局部骨質疏松、破壞、骨贅形

19、成等,以往認為是臨床工作中較為棘手的問題。隨著人工關節(jié)技術的進步和對該病認識的深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被越來越多地用來治療該病,矯正畸形是關系到術后能否獲得良好功能的重要條件之一[2,3],手術的目的就是要矯正畸形,建立一個穩(wěn)定且具有一定功能的關節(jié)。因此,正確的假體選擇、恰當?shù)能浗M織松解和截骨、嚴格的術后康復訓練,是治療成功的關鍵。而從行走功能上看,伸直比增加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更有利于患者的日常功能需要。</p><p>

20、;  3.1假體的選擇:膝關節(jié)高度屈曲畸形是后關節(jié)囊及交叉韌帶攣縮,屈曲間隙較伸直間隙明顯增大。手術時需進行廣泛的軟組織松解和適當?shù)慕毓?,使伸直間隙增大,與屈曲間隙相平衡,這就有可能增大關節(jié)間隙,影響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后穩(wěn)定型假體屬于非限制性假體,適用于后交叉韌帶已破壞或切除的病例。它能改變股骨假體的曲率中心,增大膝關節(jié)的活動度和屈曲度,又可阻止其向后半脫位,明顯改善患者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和活動度。Insall、Groh、Colizza等〔4〕

21、報道后穩(wěn)定型全膝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PSKA)的優(yōu)良率高于其他類型假體,尤其是高屈曲膝攣縮和翻修術的患者效果更好。本組12例患者均采用了后穩(wěn)定型假體,通過隨訪證實未出現(xiàn)關節(jié)不穩(wěn)、活動度明顯減少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且最突出的容許度優(yōu)點,將手術前后關節(jié)間隙高度控制在8~9mm內,給術者更大的調整和操作空間[5]。但Scuderi與Kochhar[6]建議>60°的膝關節(jié)屈曲畸形采用限制性假體。蔣青等[7]報道8例高度屈曲畸形患者采用

22、旋轉鉸鏈式假體,均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比后穩(wěn)定型髁間截骨要多2mm,雖然建立了良好的關節(jié)穩(wěn)定性,但對關節(jié)的破壞性較大。</p><p>  3.2軟組織松解和截骨:軟組織松解是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中的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到術后關節(jié)穩(wěn)定性及功能。本組12例患者采用先按常規(guī)切骨,切除后交叉韌帶,緊貼股骨髁和脛骨平臺后方關節(jié)囊反折處分別向上、下鈍性分離粘連,橫行切斷后關節(jié)囊,特別是內外側后角處,重建后隱窩。應用Insa

23、ll[8]介紹的方法,在注意保護膝中間后部血管神經(jīng)組織下,切除膝后部兩側關節(jié)囊,直到關節(jié)囊后脂肪外露,徹底松解后關節(jié)囊,同時將腘斜韌帶適度松解。膝內外側副韌帶的攣縮妨礙了屈曲畸形的進一步矯正,應先松解側副韌帶的粘連,去除脛骨近端及股骨遠端增生的骨贅,減輕韌帶張力。如還不能達到伸屈間隙的平衡,則應行二次截骨,使膝關節(jié)能夠伸直,但不能以過多犧牲骨量來達到平衡。如手術中伸直仍差25°之內者,術后通過牽引,石膏托固定等可以糾正屈曲攣縮

24、,漸漸伸直[9]。切忌在手術中采用粗暴手法,硬性將膝關節(jié)伸直,引起下肢血管和神經(jīng)損傷,出現(xiàn)腓總神經(jīng)的麻痹和血管危象等。本組12例患者均行二次截骨、內外側副韌帶的平衡。術中有7例伸直受限,采用患肢支具固定,逐漸調節(jié)伸直角度,出院時7例伸直受限者有不同程度的好轉。2例發(fā)生腓總神經(jīng)損傷,經(jīng)保守治療6個</p><p>  3.3康復訓練:高度屈曲畸形患者,由于病程長,膝關節(jié)周圍肌肉、韌帶等軟組織攣縮嚴重,因此康復鍛煉難

25、度大、時間長,一般需3-6個月,有的甚至需要1年左右[10-12]。首先術前進行心理指導、進行下肢肌力訓練、關節(jié)活動度、扶拐行走訓練、術后應避免的動作及體位等;術后康復包括鎮(zhèn)痛劑療法、物理療法、心理健康教育、早期的伸屈鍛煉、中晚期行走和步態(tài)的訓練、出院后自理能力的訓練等使患者獲得獨立生活的能力。部分伸直受限患者,進行牽引、伸直位石膏或支具固定,逐漸矯正。因此,高度屈曲畸形的康復訓練應具有長期性、系統(tǒng)性、特殊性的特征。所以,此類患者要制定

26、嚴格的康復訓練方案,有針對性、個體化進行訓練。使患者達到最佳的功能狀態(tài),提高生活質量和手術的優(yōu)良率。本組12例(20膝)患者通過術前進行周密的手術設計、選擇合適的假體、術中注重軟組織松解和恰當截骨,精細的圍手術期管理,術后嚴格、系統(tǒng)、長期的個體化康復訓練等等,關節(jié)畸形得到矯正、功能明顯改善,基本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生活質量,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p><p><b>  【參考文獻】</b&g

27、t;</p><p>  [1] 呂厚山. 現(xiàn)代人工關節(jié)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P310-313.</p><p>  [2] Berend KR, LombardiAV J r, Adams JB.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greater than 20 degrees flexion contractu

28、re[J].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6, 452 (1) : 83 - 87.</p><p>  [3] Peters CL. Soft2tissue balancing in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 Instr Course Lect, 2006, 55 (3) : 413 - 417.</p><p>  

29、[4] 李金龍,李為,樊大利,等.后方穩(wěn)定型全膝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30例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7,15(21):7561-8561.</p><p>  [5] 王維軍,牛東生.PSKA治療重癥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RA)的療效分析[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8,10(30):098—198.</p><p>  [6] Scuderi GR, Kochhar T.Manageme

30、nt of fiexion contracture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J Arthroplasty,2007,22(4 Suppl 1):S20-24. </p><p>  [7] 蔣青,翁文杰,陳東陽,等.高度屈曲畸形膝的全膝關節(jié)置換策略[J].中華骨科雜志,2009,5,(29):476-479.</p><p>  [8] Colizz

31、r WA ,Insall JN ,Scuderi GR ,et al .The posterior stabilized total knee probsthsis : Assessment of polyethylene damage and osteolysis after a ten year minimum follow up[J]. Bone Jint Sure (Am),1995 ,77 : 1713-1720.</p

32、><p>  [9] 沈計榮,蔡文輝,杜斌,等。雙側人工全膝關節(jié)同時置換47例臨床報道.解剖與臨床;2007,12(3)193-195.</p><p>  [10] Meding JB,Keating EM,Ritter MA,etal.Long-team follow up of posterior-cruciate-retaining TKR in patients with rheum

33、atoid arthriti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4,428:146-152.</p><p>  [11] Whiteside LA.Techniques and technologies in revision knee arthroplasty[J].J Arthroplasty,2007,4:68-70.</p><p>  [12] 王曉峰,

34、陳百成.影響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膝關節(jié)活動度的因素[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8,15:1156-1160.</p><p><b>  【作者簡介】 </b></p><p>  1、黨培業(yè)(1975- ),男,陜西籍,碩士研究生,主治醫(yī)師,骨科,寧夏醫(yī)科大學臨床學院(銀川,750004)。E-mail:dangpeiye@163.com。手機:15909508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