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附件2</b></p><p> 陜西省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p><p> 陜西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p><p><b> 二〇一五年一月</b></p><p><b> 目 錄</b></p><
2、;p><b> 1總 則1</b></p><p><b> 2術 語2</b></p><p><b> 3基本規(guī)定4</b></p><p> 4地下管線數據建庫6</p><p> 4.1 一般規(guī)定6</p><p&g
3、t; 4.2 地下管線數據6</p><p> 4.3 地下管線元數據6</p><p> 4.4 地下管線數據庫7</p><p> 4.5 分類編碼8</p><p> 5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建設10</p><p> 5.1一般規(guī)定10</p><p> 5.2
4、建設原則10</p><p> 5.3系統(tǒng)架構10</p><p> 5.4系統(tǒng)功能12</p><p> 5.5管線信息共享與服務14</p><p> 6系統(tǒng)安全與維護15</p><p> 6.1一般規(guī)定15</p><p> 6.2物理安全15<
5、;/p><p> 6.3系統(tǒng)運行安全與維護15</p><p> 6.4系統(tǒng)安全策略16</p><p> 附錄A 地下管線分類代碼與顏色17</p><p> 附錄B 地下管線線型圖例與編碼18</p><p> 附錄C 地下管線及其附屬設施圖例19</p><p> 附
6、錄D 地下管線元數據23</p><p> 附錄E 地下管線數據結構29</p><p> 附錄F 地下管線及其附屬物分類編碼表34</p><p> 附錄G 地下管線成果表39</p><p> 附錄H 地下管線圖樣圖40</p><p><b> 總 則</b></p
7、><p> 1.0.1 為了統(tǒng)一陜西省城市規(guī)劃區(qū)內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建設的技術要求,規(guī)范數據建庫、動態(tài)管理的數據標準,保證系統(tǒng)安全運行,提高共享服務質量,制定本規(guī)范。</p><p> 1.0.2 本規(guī)范適用于陜西省城市規(guī)劃區(qū)內地下管線信息的管理與應用。</p><p> 1.0.3 陜西省城市規(guī)劃區(qū)內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建設,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
8、標準的規(guī)定。</p><p><b> 術 語</b></p><p> 2.0.1 地下管線 underground pipeline</p><p> 是指建設在地下的給水、排水、燃氣、熱力、工業(yè)、電力、通信等管道(溝、廊)、線纜。在城市規(guī)劃區(qū)內的地下管線稱為城市地下管線,在城市之間的地下管線稱為長輸地下管線。</p>
9、<p> 2.0.2 地下管線數據 underground pipeline data </p><p> 描述地下管線及其附屬設施的空間位置、空間關系及其它特征屬性的數據。</p><p> 2.0.3 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 underground pipeline information system</p><p> 在計算機軟件、硬件、數
10、據庫和網絡的支持下,利用GIS技術實現對地下管線數據進行輸入、編輯、存儲、統(tǒng)計、分析、維護更新和輸出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tǒng)。</p><p> 2.0.4 地下管線數據庫underground pipeline database</p><p> 是指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地下管線數據的倉庫。</p><p> 2.0.5 地下管線元數據 under
11、ground pipeline metadata</p><p> 用于描述地下管線數據的時空信息、質量信息、交換信息、維護信息等特征,由元數據元素、元數據實體和元數據子集三要素構成,是地下管線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p><p> 2.0.6 屬性 attribute </p><p> 描述某個對象或實體的特征。</p><p>
12、 2.0.7 點屬性 point attribute</p><p> 描述管線點空間位置和特征。</p><p> 2.0.8 線屬性 line attribute</p><p> 描述兩個相連管線點之間的管線段空間位置和特征。</p><p> 2.0.9 數據結構 data structure</p>&
13、lt;p> 計算機存儲、組織數據的方式,是指相互之間存在一種或多種特定關系的數據元素的集合。</p><p> 2.0.10 地下管線信息共享 information sharing</p><p> 是指各行政管理部門和管線權屬單位之間,對地下管線信息的交流與共用。</p><p> 2.0.11 OGC標準 OGC standard</p
14、><p> 由OGC(開放地理信息系統(tǒng)聯盟)制定并發(fā)布的一系列地理信息系統(tǒng)間的數據和服務互操作,包括Web地圖服務(WMS)、Web要素服務(WFS)、Web覆蓋服務(WCS)等。</p><p><b> 基本規(guī)定</b></p><p> 3.0.1 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建設應積極采用新技術和新方法,保證信息系統(tǒng)的先進性。系統(tǒng)建設過程應
15、采用科學合理的組織管理手段。</p><p> 3.0.2 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建設應達到如下目標:</p><p> 1 實現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的集中、統(tǒng)一、規(guī)范管理;</p><p> 2 實現地下管線信息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可視化管理; </p><p> 3 提高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 </p>
16、<p> 4 為城市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提供服務;</p><p> 5 為政府有關部門的日常管理、應急指揮提供管線信息和輔助決策支持。</p><p> 3.0.3 城市城建檔案管理機構應建立統(tǒng)一的綜合地下管線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tǒng),實現城市綜合地下管線信息化管理。</p><p> 3.0.4 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管理的范圍應包括給水、排水
17、、燃氣、熱力、工業(yè)、電力、通信等管線信息數據。</p><p> 3.0.5 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建設應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的數據資源,避免重復投入。</p><p> 3.0.6 管線的平面坐標系統(tǒng)和高程系統(tǒng)應與城市的坐標系統(tǒng)一致,管線圖分幅和編號應與城市地形圖一致,地形圖宜采用1:500比例尺。</p><p> 3.0.7 城市管線普查與補測補繪、專
18、業(yè)管線普查、竣工測量應在工程竣工驗收后向管線數據管理部門匯交管線信息數據,數據管理部門應及時將匯交的數據整理并檢驗入庫。</p><p> 3.0.8 新建、擴建、改建的地下管線應在未覆土前進行竣工測量,及時獲取新增的管線信息數據,并實時整合到城市地下管線數據庫中,實行地下管線信息動態(tài)管理。</p><p> 3.0.9 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管理的管線信息應包括如下內容:</
19、p><p> 1 管線點的平面坐標、高程和埋深等空間信息數據;</p><p> 2 管線的類別、走向、偏距、規(guī)格、材質、傳輸物體特征( 壓力、流向、電壓)、敷設類型、使用情況、建設年代、權屬單位以及管線的附屬物等屬性信息數據;</p><p> 3 數據說明文檔。</p><p> 3.0.10 城市地下管線數據庫入庫的管線信息
20、數據應滿足如下要求:</p><p> 1 數據真實:地下管線信息數據應是通過管線探測或竣工測量獲取的管線信息數據,數據應客觀地記載地下管線現狀,數據獲取、數據處理和內容取舍應有記錄文檔; </p><p> 2 數據準確:入庫的地下管線數據應經信息采集單位自查、監(jiān)理單位監(jiān)督檢查、數據入庫單位查錯檢查,保證管線的空間位置精確、管線屬性正確、數據邏輯關系正確;</p>
21、<p> 3 數據完整:地下管線信息數據應覆蓋工區(qū)范圍,管線不得漏測、數據項不應有遺漏,數據內容應完整;</p><p> 4 數據規(guī)范:管線信息數據應按規(guī)定的數據格式匯交并入庫,應建立標準的、統(tǒng)一的城市地下管線數據庫;</p><p> 5 數據現勢:地下管線現狀變化時,應及時更新數據并整合入庫,保持管線數據的現勢性。</p><p> 3
22、.0.11 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建設完成后應提交如下成果資料:</p><p> 1 文檔:系統(tǒng)建設計劃、系統(tǒng)需求分析報告、系統(tǒng)設計說明書、系統(tǒng)軟件測試報告、系統(tǒng)安裝配置說明、系統(tǒng)用戶手冊、系統(tǒng)建設報告;</p><p> 2 數據:地下管線數據庫;</p><p> 3 系統(tǒng):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軟件。</p><p> 3.0.12
23、 地下管線信息管理應建立科學的服務體系,按照保密有關要求,為用戶提供共享應用服務:</p><p> 1 為社會用戶提供管線信息數據查詢服務;</p><p> 2 為政府有關部門提供信息共享服務; </p><p> 3 為城市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部門提供共享服務;</p><p> 4 為工程建設單位、管線權屬單位提供查詢利
24、用服務。</p><p> 3.0.13 地下管線信息綜合管理應具備完善的網絡和系統(tǒng)安全保密管理措施,保證管線信息數據交換、數據共享、應用服務和運行管理過程中的信息安全。</p><p> 3.0.14 在管線探查數據的基礎上,管線權屬單位應進行事故隱患排查,并建立事故隱患管理系統(tǒng)。 </p><p><b> 地下管線數據建庫</b>
25、;</p><p><b> 4.1 一般規(guī)定</b></p><p> 4.1.1 地下管線數據建庫應按照統(tǒng)一的編碼、結構、標準和格式進行。</p><p> 4.1.2 地下管線數據分類、編碼和結構設計應滿足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各項功能的要求,并且便于維護和擴充。</p><p> 4.1.3 建立地下
26、管線數據庫的同時,還應建立相應的地下管線元數據。</p><p> 4.2 地下管線數據</p><p> 4.2.1地下管線數據應通過綜合管線普查與修補測、專業(yè)管線普查、管線竣工測量獲取。</p><p> 4.2.2地下管線數據應包括屬性數據文件和圖形數據文件,圖形數據文件應與屬性數據文件一致。</p><p> 4.2.3
27、建立屬性數據文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p><p> 1數據結構正確,字段命名、字段類型和字段寬度準確;</p><p> 2管線數據分類正確,不得重復;</p><p> 3管線點、管線段要素的屬性信息填寫完整、正確;</p><p> 4管線數據拓撲關系與邏輯關系正確; </p><p> 5數據整合時,應
28、剔除重復數據,并進行接邊處理。</p><p> 4.2.4建立圖形數據文件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p><p> 1地下管線的圖層命名及顏色設定符合附錄A的規(guī)定;</p><p> 2地下管線的線型符合本規(guī)程附錄B的規(guī)定;</p><p> 3地下管線的符號及規(guī)格、編碼符合本規(guī)程附錄C的規(guī)定;</p><p>
29、 4注記內容、位置及字體與大小合理;</p><p> 5圖例、圖式及代碼正確。</p><p> 4.3 地下管線元數據</p><p> 4.3.1 地下管線元數據內容中所列出的各元數據項應逐項記錄,不應有空值。有值時,必須如實紀錄;無值時,記為“無”;值未知時,記為“未知”。</p><p> 4.3.2 地下管線元數據中需
30、用文字說明的數據項,語言表達應簡潔、清晰。</p><p> 4.3.3 地下管線元數據需建立起與相應地下管線信息的對應關系,實現地下管線信息與元數據的統(tǒng)一管理。</p><p> 4.3.4 地下管線元數據分為工程元數據、數據集元數據、圖幅元數據三個方面的內容。工程元數據描述以項目為單位的地下管線數據內容,數據集元數據描述不同地理空間框架下的地下管線數據內容,圖幅元數據描述以圖幅
31、為單位的地下管線數據內容。</p><p> 4.3.5 地下管線元數據包括的內容、格式及值域應符合附錄D的規(guī)定。</p><p> 4.4 地下管線數據庫</p><p> 4.4.1 地下管線數據庫的內容應包含城市數字線劃圖數據、地下管線數據、地下管線元數據等。亦可包含數字高程模型、數字正射影像、規(guī)劃數據、行政區(qū)域、道路中心線、地名地址等數據,見表4.
32、4.1。</p><p> 表4.4.1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數據內容</p><p> 4.4.2 地下管線數據庫的設計應遵循管線數據無縫拼接、分層分類聚集及圖形和屬性信息統(tǒng)一存儲的原則,并充分考慮到相關行業(yè)及部門的應用情況。</p><p> 4.4.3 地下管線數據應按管線類型,分別建立管線點、管線段、注記點、注記線、輔助點、輔助線、綜合管溝點、綜合管
33、溝線等屬性表。不同屬性表的分類和命名按表4.4.3的執(zhí)行。</p><p> 表4.4.3 屬性表分類與命名</p><p> 4.4.4 表4.4.3中各屬性表的數據結構應符合附錄E的規(guī)定,可根據實際需要合理擴充。</p><p> 4.4.5 地下管線歷史數據應保存在歷史庫中。</p><p><b> 4.5 分
34、類編碼</b></p><p> 4.5.1 地下管線數據和具備編碼屬性的相關輔助數據應進行分類編碼與標識編碼,編碼應標準化、規(guī)范化且具有可擴充性。</p><p> 4.5.2 管線分類編碼應由大類代碼、子類代碼及識別碼組成,管線分類與編碼規(guī)則應按圖4.5.2所示的進行。</p><p> X X XX XX</p>
35、<p> 識別碼,用于標識不同管線點</p><p> 及管線設施類型,用兩位數字表示</p><p> 管線子類代碼,用于描述</p><p> 管線種類中的子類,用兩位數字表示 </p><p> 管線大類代碼,用于表示</p><p> 管線種類,用兩位數字表示</p>
36、<p> 圖4.5.2 管線分類與編碼規(guī)則</p><p> 4.5.3 對各類管線的分類與編碼可按照附錄A和附錄F的規(guī)定執(zhí)行,對于超出附錄F中定義的情況可按編碼規(guī)則進行擴展。</p><p> 4.5.4 各類地下管線要素標識編碼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地市地理要素編碼規(guī)則——城市道路、道路交叉口、市政工程管線》GB/T14395的相關規(guī)定。</p>
37、<p> 4.5.5 管線要素標識編碼應由定位分區(qū)代碼與各要素實體的順序代碼組成,其編碼規(guī)則可圖示為:</p><p> XX…X XX…X</p><p> 定位分區(qū)代碼 要素分類和實體順序代碼</p><p> 圖4.5.5 管線要素標識編碼規(guī)則</p><p> 定位分
38、區(qū)代碼采用3~4位字符數字組成。要素實體代碼根據管線各類要素的數量,采用若干位字符和順序數混合編碼而成,要素實體代碼在每一個定位分區(qū)中必須保持唯一標識。</p><p> 4.5.6 基本地形圖要素的分類與編碼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類與代碼》GB/T13923的規(guī)定。</p><p> 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建設</p><p><b>
39、 一般規(guī)定</b></p><p> 5.1.1 系統(tǒng)應包括數據管理、數據應用和系統(tǒng)管理等功能,并應預留數據接口以滿足省級聯網和管線權屬部門的業(yè)務需求。</p><p> 5.1.2 系統(tǒng)建設應按照完整性、可靠性、標準性、科學性、先進性、經濟性、安全性、開放性、擴展性的原則進行。</p><p> 5.1.3 系統(tǒng)建設過程應涵蓋需求分析、總體
40、設計、詳細設計、系統(tǒng)實現、測試、試運行、成果提交與驗收、維護等階段。</p><p> 5.1.4 管線權屬單位應按照管線特點和管線安全管理業(yè)務需求,依據管線普查基礎數據和事故隱患排查數據,建立事故隱患管理信息系統(tǒng)。</p><p><b> 建設原則</b></p><p> 5.2.1 系統(tǒng)的設計應充分利用當前先進、實用的技術手段
41、,采用成熟的設計方案、技術標準、硬件平臺和軟件環(huán)境,保障系統(tǒng)穩(wěn)定可靠地運行。</p><p> 5.2.2 系統(tǒng)的設計在技術指標、產品模式、數據庫模式等方面應面向管線信息管理,系統(tǒng)結構、功能應適合用戶的使用。</p><p><b> 系統(tǒng)架構</b></p><p> 5.3.1 系統(tǒng)宜采用B/S與C/S相結合的架構,應用服務器采用
42、地理信息系統(tǒng)平臺,數據庫服務器采用關系型數據庫,構建以城市綜合管線管理部門為數據中心,與省級主管部門、專業(yè)管線權屬單位等互聯的的網絡系統(tǒng)。</p><p> 5.3.2 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可根據功能類型分為數據管理子系統(tǒng)、數據應用子系統(tǒng)和系統(tǒng)管理子系統(tǒng),系統(tǒng)架構應支持擴展管線規(guī)劃審批子系統(tǒng)、管線檔案管理子系統(tǒng)、管線三維應用子系統(tǒng)等其它子系統(tǒng)。</p><p> 5.3.3 數據管
43、理子系統(tǒng)應為數據管理部門提供管線數據的檢錯、更新入庫、數據編輯、數據導出、數據備份等功能。</p><p> 5.3.4 數據應用子系統(tǒng)應為城市的建設、規(guī)劃、管理提供管線數據的瀏覽、查詢、統(tǒng)計、分析、輔助設計、輸出等功能。</p><p> 5.3.5 系統(tǒng)管理子系統(tǒng)應為系統(tǒng)管理人員提供用戶權限管理、角色管理、配置管理、審計跟蹤等功能。</p><p>
44、5.3.6 系統(tǒng)的結構宜分為基礎設施層、數據層、應用支撐層、服務層和應用層五個層次。系統(tǒng)結構框架見圖5.3.6。</p><p> 圖5.3.6 系統(tǒng)結構框架圖</p><p> 基礎設施層應對系統(tǒng)的運行提供底層支持,主要包括系統(tǒng)建設和運行所必需的軟硬件平臺、網絡基礎設施;</p><p> 數據層主要包括現狀管線數據庫和管線歷史數據庫,并包含系統(tǒng)需要的其它
45、輔助數據;</p><p> 應用支撐層應包括為系統(tǒng)各項功能實現提供支持的工作流引擎、地理信息平臺和系統(tǒng)所需的中間件;</p><p> 服務層應包括管理子系統(tǒng)、數據應用子系統(tǒng)和系統(tǒng)管理子系統(tǒng)提供的服務集成,包括地下管線全生命周期管理、管線數據庫動態(tài)更新、管線數據查詢統(tǒng)計、決策支持、數據共享與交換等全方位的數據管理與服務;</p><p> 用戶層為城市管線管
46、理部門、管線權屬單位和省級主管部門提供整潔美觀、簡單易用的應用功能。</p><p><b> 系統(tǒng)功能</b></p><p> 5.4.1 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的數據管理應包含如下功能:</p><p> 系統(tǒng)應提供放大、縮小、全屏、漫游、圖層控制、數據加載等功能;</p><p> 系統(tǒng)應提供多種查詢方式
47、,包括按圖幅號、按道路名稱、按建筑名稱、按框選和按管線類別等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雙向查詢;</p><p> 數據查錯功能:管線數據文件入庫前,應對管線數據的文件格式、數據結構、空間位置、屬性信息的完整性、規(guī)范性和邏輯性進行檢查,并輸出檢查結果;</p><p> 數據導入功能:管線數據文件檢查無誤后,應支持批量導入數據庫,并與數據庫中的管線數據自動進行接邊和符號化;</p>
48、<p> 系統(tǒng)應提供管線編輯功能,包括對管線及管線點進行增加、修改、刪除等功能,系統(tǒng)應支持點線聯動、管線點號檢查等功能;</p><p> 系統(tǒng)應提供管線歷史數據管理功能,能將存儲在管線歷史數據庫中的管線數據進行瀏覽再現、查詢過濾等,并能將管線歷史數據庫與運行管線庫進行比對顯示;</p><p> 系統(tǒng)應提供數據導出功能,并可按照區(qū)域范圍、管線類別等導出可用于交換的矢量
49、數據;</p><p> 系統(tǒng)應提供數據備份與恢復功能;</p><p> 系統(tǒng)應提供審計跟蹤功能。</p><p> 5.4.2 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的數據應用應包含如下功能:</p><p> 系統(tǒng)應提供放大、縮小、全屏、漫游、圖層控制、數據加載等功能;</p><p> 系統(tǒng)應提供多種查詢方式,包括按
50、圖幅號、按道路名稱、按建筑名稱、按框選和按管線類別等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雙向查詢;</p><p> 系統(tǒng)應提供管線長度統(tǒng)計、管點類型統(tǒng)計、綜合統(tǒng)計等功能,并能夠以表格、直方圖、餅圖、折線圖等表示并輸出;</p><p> 系統(tǒng)應提供管線圖生成與打印功能,生成的管線圖應符合本規(guī)范5.4.4的要求;</p><p> 系統(tǒng)應提供管線斷面圖生成與打印功能,管線斷面圖
51、分為管線橫斷面圖和管線縱斷面圖,生成的斷面圖應符合本規(guī)范5.4.5的要求;</p><p> 系統(tǒng)應提供碰撞分析、爆管分析、開挖分析、流向分析、最短路徑分析、事故處理分析等專業(yè)的管線分析功能;</p><p> 系統(tǒng)應提供基于三維場景下的瀏覽、顯示、材質調整、垂距調整和剖面分析等功能;</p><p> 系統(tǒng)應提供管線成果表生成、輸出功能。管線成果表的內容及格
52、式應按本規(guī)程附錄G的要求編制;</p><p> 系統(tǒng)可提供管線最小覆土深度分析、管線之間最小水平凈距分析、管線交叉時的最小垂直凈距分析功能,并生成報表。</p><p> 5.4.3 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管理應包含如下功能:</p><p> 系統(tǒng)應具有用戶和用戶組管理功能,可以分別設置用戶或用戶組的功能權限及數據權限;</p><
53、;p> 系統(tǒng)應能夠實現網絡用戶權限控制,提供不同層級權限的申請功能;</p><p> 系統(tǒng)應具備審計跟蹤功能,可以分別記錄用戶操作日志和系統(tǒng)日志,并提供日志的查詢和導出功能;</p><p> 系統(tǒng)應具備配置管理功能,可以實現顯示效果的個性化設置。</p><p> 5.4.4 系統(tǒng)生成的管線圖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p><p&g
54、t; 管線的顏色、線型及管線點符號應與系統(tǒng)顯示保持一致;</p><p> 地形底圖的顏色應以淺灰色表示;</p><p> 管線圖圖廓整飾樣式應按本規(guī)程附錄H.1和H.2執(zhí)行;</p><p> 當管線密集或上下重疊時,應在圖內以扯旗方式說明管線排列分布情況。</p><p> 5.4.5 系統(tǒng)生成的管線斷面圖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55、lt;/p><p> 管線斷面圖樣式宜按附錄H.3執(zhí)行;</p><p> 管線斷面圖的比例應以圖上不作取舍和位移且能清楚表示管線要素內容為原則,并明確標注縱橫比例尺;</p><p> 管線橫斷面圖的表示內容應包括斷面號、地面地形變化、管線類別、地面高程、與斷面相交的地下建(構)筑物、路邊線、各種管線的位置及相對關系、管線高程、管線規(guī)格、管線點水平間距等;<
56、;/p><p> 斷面圖的編號應采用城市基礎地形圖圖幅號加羅馬文順序號表示,編號用I-I′和II-II′的形式表示;</p><p> 管線斷面圖中的直埋線纜以1mm的實心圓表示;其余管線以按實際比例繪制,管道用空心圓表示,管溝(廊)用空心矩形表示,直徑或邊長的圖上尺寸小于1mm的以1mm表示。各種建(構)筑物、地物、地貌按實際比例繪制;</p><p> 5.4
57、.6 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除應具備5.4.1、5.4.2、5.4.3所要求的功能外,還可建設三維展示、輔助規(guī)劃、分析決策等功能。</p><p><b> 管線信息共享與服務</b></p><p> 5.5.1 管線信息共享可采用離線或在線共享的方式。</p><p> 離線共享:使用移動存儲設備實現數據的共享與交換;</p&
58、gt;<p> 在線共享:利用信息管理系統(tǒng)或平臺提供的服務實現數據的共享與交換。</p><p> 5.5.2 管線數據離線共享宜采用一次性寫光盤等載體,信息使用后應及時銷毀。</p><p> 5.5.3 管線數據在線共享應區(qū)分面向政府部門的共享和面向公眾的共享兩類。</p><p> 面向政府部門的共享信息,應建設管線信息共享專網,宜采
59、用服務的形式,不宜采用矢量數據直接共享;</p><p> 面向公眾的共享信息,應做好數據脫密處理工作。</p><p> 5.5.4 管線信息服務應支持開放的、標準的接口,應符合國家地理信息服務或OGC服務標準及相關標準。數據傳輸應使用標準的、基于XML的編碼語言。</p><p> 5.5.5 管線信息服務應包括網絡地圖服務、網絡要素服務、交互式網絡要素
60、服務、網絡覆蓋服務、地圖瓦片服務等。</p><p><b> 系統(tǒng)安全與維護</b></p><p><b> 一般規(guī)定</b></p><p> 6.1.1 系統(tǒng)安全包括物理安全、運行安全和安全策略等內容。</p><p> 6.1.2 應制定管理制度,明確系統(tǒng)管理人員工作內容和工作職
61、責,保證系統(tǒng)7×24小時正常穩(wěn)定運行。</p><p> 6.1.3 系統(tǒng)管理人員應執(zhí)行相關國家和行業(yè)的公共安全標準。</p><p> 6.1.4 系統(tǒng)管理人員應進行有關應急響應知識和技術的培訓。</p><p><b> 物理安全</b></p><p> 6.2.1 機房及重要涉密部位、設備
62、應采用有效的安全措施。</p><p> 6.2.2 系統(tǒng)運行的環(huán)境安全應包括供配電安全、防雷防靜電安全、防火防水安全、防電磁輻射、門禁監(jiān)控安全等,可按國家相應規(guī)范執(zhí)行。</p><p> 6.2.3 系統(tǒng)管理人員應采用技術手段,控制可移動設備的非授權接入,加強對輸出設備的安全管理,防止輸出結果被非授權查看和獲取。</p><p> 6.2.4 數據存儲
63、介質應按所存儲數據的內容設置密級標示,并按保密要求進行管理。</p><p><b> 系統(tǒng)運行安全與維護</b></p><p> 6.3.1 系統(tǒng)相關設備的操作和使用應規(guī)范,并定期進行維護。 </p><p> 6.3.2 應針對可能發(fā)生的安全事件(如病毒破壞、拒絕服務攻擊等)以及所造成的系統(tǒng)損壞(如數據篡改、系統(tǒng)癱瘓等),制定相
64、應的應急響應和補救措施。</p><p> 6.3.3 應定期進行漏洞掃描,對發(fā)現的系統(tǒng)安全漏洞及時進行修補。</p><p> 6.3.4 應制定明確的管線數據備份與恢復策略,保證數據庫可以定期得到備份。</p><p> 1 根據數據備份的需要對某些介質實行異地存儲的,存儲地的環(huán)境要求和管理方法應與本地相同;</p><p>
65、 2 對重要介質中的數據和軟件采取加密存儲,并根據所承載數據的重要程度對介質進行分類和標識管理;</p><p> 3 提供異地數據備份功能的,應利用通信網絡將關鍵數據定時批量傳送至備用場地,保證系統(tǒng)的高可用性。</p><p> 6.3.6 系統(tǒng)的更新、計算機的更換和維修必須在確保系統(tǒng)數據安全的前提下由系統(tǒng)管理人員完成。</p><p><b&g
66、t; 系統(tǒng)安全策略</b></p><p> 6.4.1 系統(tǒng)與互聯網間,必須進行物理隔離,系統(tǒng)應做數據防擴散處理。</p><p> 6.4.2 管線數據的傳輸,應符合下列要求:</p><p> 1 利用存儲介質傳輸的,必須由專人在具備保密條件的存儲介質中進行;</p><p> 2 利用網絡傳輸的,必須在單
67、獨布設的管線專網中進行。</p><p> 6.4.3 系統(tǒng)應對用戶按最小授權原則進行權限劃分,用戶權限應從數據權限和功能權限兩部分限制。</p><p> 6.4.4 系統(tǒng)應定期進行安全審計,并與訪問控制相關功能緊密結合,審計內容包括:</p><p> 1 服務器、重要涉密用戶終端和安全保密設備的啟動和關閉;</p><p>
68、 2 系統(tǒng)內用戶的增加、刪除;</p><p> 3 用戶權限的更改;</p><p> 4 系統(tǒng)管理員和用戶所實施的操作;</p><p> 5 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出現的錯誤;</p><p> 6 其他與系統(tǒng)安全有關的事件或專門定義的可審計事件。</p><p> 6.4.5 系統(tǒng)管理員應做好審
69、計跟蹤記錄,審計記錄內容包括事件的日期、時間、類型、主體標識、客體標識和結果等,并按下列要求保護審計記錄:</p><p> 1 避免受到未預期的刪除、修改或覆蓋;</p><p> 2 定期對審計記錄進行審查或分析,調查可疑行為及違規(guī)操作,采取相應的措施,并及時報告。</p><p> 附錄A 地下管線分類代碼與顏色</p><p>
70、 附錄B 地下管線線型圖例與編碼</p><p> 注:線型描述,正數表示實部長度,負數表示虛部長度,0表示點,單位為mm。</p><p> 附錄C 地下管線及其附屬設施圖例</p><p> 附錄D 地下管線元數據</p><p><b> D.1項目元數據</b></p><p>
71、<b> D.2數據集元數據</b></p><p><b> D.3圖幅元數據</b></p><p> 附錄E 地下管線數據結構</p><p> E.1管線點屬性數據結構</p><p> E.2管線段屬性數據結構</p><p> E.3注記點屬性數據結構
72、</p><p> E.4注記線屬性數據結構</p><p> E.5輔助數據點屬性數據結構</p><p> E.6輔助數據線屬性數據結構</p><p> E.7綜合管溝點屬性數據結構</p><p> E.8綜合管溝線屬性數據結構</p><p> E.9圖幅信息屬性數據結構&
73、lt;/p><p> 附錄F 地下管線及其附屬物分類編碼表</p><p> 附錄G 地下管線成果表</p><p> 工程名稱: 圖幅編號:管線種類:權屬單位:</p><p> 探測單位:校核者:制表者:第 頁 共 頁</p><p> 附錄H 地下管線圖樣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陜西省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
- 城市地下管線探測及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建設.pdf
- 城市地下管線探測與管線信息系統(tǒng)設計
- cjjt 269-2017 城市綜合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
- cjjt 269-2017 城市綜合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
- 智慧城市——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方案v1.0
- 智慧城市——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方案v1.0
- 智慧城市——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方案v1.0
- 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開發(fā)與研究.pdf
- 智慧城市——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方案v1.0
- 智慧城市——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方案v1.0
- 智慧城市——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方案v1.0
- 陜西省城市地下管線管理條例(草案修改二稿建議稿)doc
- 城市綜合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標準
- 陜西省城市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
- 城市地下管線地理信息系統(tǒng)設計與開發(fā).pdf
- 基于arcengine的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
- 淺談城市地下管線測量
- 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guī)程
- 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