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規(guī)模對貨幣政策傳導機</p><p><b> 制的影響研究 </b></p><p><b> 摘 要</b></p><p> 關于銀行理財產品的概念,最早是源于中國銀行為了擴大外匯的對公客戶數量而提出的。而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銀行理財產品已經成為了銀行、證券、保險等
2、金融業(yè)發(fā)展自身業(yè)務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的發(fā)展還相對比較落后,利率市場化改革也只是剛剛起步,銀行、證券、保險都是分業(yè)經營與分業(yè)監(jiān)管,這樣的金融環(huán)境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展。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展改變了金融市場的環(huán)境,從而影響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有效運行,特別是其中一部分產品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金融監(jiān)管,對貨幣政策的效果的有效的實施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很大程度上干擾了市場的有效運行。我們通過分析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展對我國貨幣政策傳
3、導機制的影響,找出兩者之間的關聯,并得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對于貨幣政策的有效實施具有一定的意義。 </p><p> 本文首先通過對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的歷程進行介紹,將它分為三個階段;接著簡述銀行理財產品的信用生成機制,分析其給市場帶來的變化;然后本文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進行一定的理論分析,其中,我們特別提出了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最后結合實證分析,構建模型,得出結論,并針對規(guī)范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提出針對性的政
4、策意見。</p><p> 基于文章的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我們得出了如下結論:銀行理財產品的確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產生了影響。這種影響主要是通過信貸機制實現的,銀行理財產品對于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與銀行信貸類似。而銀行理財產品通過貨幣機制影響實體經濟和貨幣政策的路徑并不顯著。</p><p> 關鍵詞: 銀行理財產品;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銀信合作產品 The Study on The
5、Effect of The Development</p><p> Scale of China’s Bank-financing Products on </p><p>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p><p><b> Abst
6、ract</b></p><p> The concept of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was firstly put forward by the Bank of China for purpose o
7、f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foreign exchange business customers. However, with the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bank
8、financial products have become an</p><p> important way for the financial industry like banks, securities and insurances to develop
9、 their own business. Curr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still lags behind and </p><p> the reform of
10、160;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has just started. Besides, banks, securities andinsurances are all managed and supervised separately
11、;and such financial environment has</p><p> improve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products to some extent. However, the developm
12、ent</p><p> of financial products has changed the financial market environment, thereby influencing the</p><p> effective operatio
13、n of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Especially, some financial instruments have not received effective financial regulation,
14、 which exerts certain</p><p> Impacts on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As a result, the efficient</p&
15、gt;<p> operation of market is disturbed to a gr-eat ext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bank </p><p> Financial p
16、roducts development on China’s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the </p><p> Connection between them will be found out&
17、#160;an-d relevant policy advices will be obtained,</p><p> which has certain effects on th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18、160;policy.</p><p> Firstl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divides it into three stages; elaborates the credit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ana
19、lyzes the changes that it brought to the market; and mak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China's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which, we highlight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Secondly, th
20、e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on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body and c</p><p> Based on the paper’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es, we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bank fi
21、nancial products indeed exert impact on China’s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The impact is mainly achieved through credit mechanism,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support real economy in a way which is very similar to bank cr
22、edit, this is the main reason why bank financial product is called shadow banking. However, the path that bank financial product uses monetary mechanism to affect real economy and m</p><p> 【Key words】: ban
23、k financial products;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ank-trust cooperation products</p><p><b> 目 錄</b></p><p><b> 摘 要I</b></p><p><b> 目 錄
24、IV</b></p><p><b> 1、緒論1</b></p><p>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1</p><p> 1.1.1研究背景1</p><p> 1.1.2研究意義2</p><p> 1.2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2</p><p&
25、gt; 1.2.1國外研究現狀2</p><p> 1.2.2國內研究現狀4</p><p> 1.3研究內容和方法6</p><p> 1.3.1研究內容6</p><p> 1.3.2研究方法7</p><p> 2、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展規(guī)模及其信用生成機制分析8</p>&
26、lt;p> 2.1銀行理財產品的概念9</p><p> 2.2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規(guī)模10</p><p> 2.3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信用生成機制11</p><p> 3、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概述12</p><p> 3.1貨幣政策傳導的涵義12</p><p> 3.2我國貨幣政策傳
27、導機制演進13</p><p> 3.2.1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特殊性13</p><p> 3.2.2我國主要貨幣政策傳導機制13</p><p> 4、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規(guī)模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影響的理論分析17</p><p> 4.1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規(guī)模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微觀影響17</p>&
28、lt;p> 4.1.1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規(guī)模對貨幣傳導機制的影響17</p><p> 4.1.2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規(guī)模對信貸傳導機制的影響18</p><p> 4.2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規(guī)模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宏觀影響19</p><p><b> 4.3小結20</b></p><p>
29、 5、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規(guī)模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影響的實證分析21</p><p> 5.1實證方法21</p><p> 5.2變量的選擇以及處理21</p><p> 5.3數據的實證分析22</p><p> 5.3.1單位根檢驗22</p><p> 5.3.2協整檢驗24</p&g
30、t;<p> 5.3.3格蘭杰因果檢驗25</p><p> 5.3.4模型結果分析27</p><p> 5.3.5脈沖響應分析27</p><p> 5.3.6方差分析30</p><p> 6、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31</p><p> 6.1研究結論31</p>
31、<p> 6.2政策建議32</p><p> 6.2.1加強銀行理財產品的信息公開32</p><p> 6.2.2盡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33</p><p> 6.2.3完善貨幣統計口徑33</p><p> 6.2.4穩(wěn)步推進貨幣市場改革34</p><p><b>
32、參考文獻36</b></p><p><b> 致 謝39</b></p><p><b> 1、緒論 </b></p><p> 1.1研究背景和意義</p><p> 1.1.1研究背景 </p><p>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之下,各國
33、的經濟相互影響又互相制約,一國經濟的發(fā)展都會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其他國家的經濟。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后,我國頒布相應的貨幣寬松政策刺激房地產的發(fā)展,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以抵御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隨后高房價的現狀使國家開始調整相應的政策,一大批房地產項目面對突然的政策變相,一時猝不及防頓時陷入資金問題。而我國的中小企業(yè)更因為高風險、低盈利而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資金壓力無法得到緩解,于是推動了大批中小民間金融機構,包括小額信貸公司、典當公
34、司、租賃公司等迅速發(fā)展。同時,民間地下融資更是變得異?;钴S,市場氛圍格外高漲,但隨之而來的風險也越來越大。為了增強市場的競爭力,商業(yè)銀行通過發(fā)行銀行理財產品來擴大自己的貸款限制。然而銀行理財產品的大量發(fā)行,增加了市場的貨幣供應量,導致市場利率的大浮波動,一旦各國不能及時地采取貨幣緊縮政策,就會使得貨幣市場發(fā)生混亂,甚至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因此,加強對商業(yè)銀行的監(jiān)管力度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p><p> 當
35、然,銀行理財產品的快速發(fā)展,也讓許多潛在的市場風險開始顯露出來。1998年我國放棄了信貸規(guī)模管制的政策措施后,開始進行貨幣政策調控的間接化轉變,然而這種轉變并沒有產生實質的政策效果,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中央政府依然會出臺信貸計劃用來作為貨幣政策調控的工具。然而我國市場利率化改革的步伐并未停止,銀行也沒有開放貸款利率,政府單純地采取了“數量寬松”的政策。這種購買金融資產的方式導致我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無法有效運行。但貨幣政策傳導的效果仍有待
36、時間的檢驗,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后銀行理財產品規(guī)模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金融市場的環(huán)境,這種改變對貨幣政策傳導的影響還需更長時間的觀察。所以,隨著銀行理財產品規(guī)模的不斷發(fā)展,中國的市場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改變,這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 </p><p> 1.1.2研究意義 </p><p> 目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金融市場還具有一定的不完善性,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也還未完成
37、,從銀行理財產品的視角出發(fā),研究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有效性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p><p><b> (1)理論意義 </b></p><p> 本文在傳統的貨幣政策傳導體系中引入銀行理財產品,這樣能夠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現代貨幣經濟學理論的微觀基礎,反思已有金融理論以及其據以架構的貨幣政策體系,探索更為有效的貨幣政策實施手段,以期對我國貨幣政策理論
38、體系的完善有所裨益。</p><p><b> (2)現實意義</b></p><p>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不斷加快,我國的經濟也在不斷的發(fā)展,對于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的要求也不斷的提高,如何完善金融體系與金融市場已成為我們必須完成的課題。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后,我國的銀行理財產品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這種發(fā)展增強了市場的流動性,也加大了市場的不穩(wěn)定性。并且,銀行
39、理財產品具有貨幣創(chuàng)造功能,使得市場的信用功能發(fā)生了改變,并且由于我國目前信息無法完全透明化,貨幣當局無法準確計算這種規(guī)模的準確數據,這對我國進行宏觀調控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本文通過收集數據,建立模型,分析了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規(guī)模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具體影響,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p><p> 1.2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p><p> 1.2.1國外研究現狀</p>
40、<p> (1)關于銀行理財產品的研究</p><p> 對于理財的提出,它源于十六七世紀的歐洲出現的私人銀行,當時的歐洲社會也處在一個比較動蕩的時期,貴族掌握著巨額的財富,但由于宗教的迫害使得他們不得不將財富托付給當時的私人銀行來管理,但隨著世界經濟持續(xù)的發(fā)展,個人財富的積累也不斷增加,世界范圍內的資本市場逐步擴大,直接融資越來越多,間接融資越來越少,人們對直接融資產生的財富效益也越來越推崇,銀
41、行開始發(fā)行一些列的理財產品去滿足市場的需求。而關于銀行理財產品的信用創(chuàng)造功能以及它與貨幣政策之間關系的理論,最早提出的是Gorton and Metrick (2009),它提出了貨幣供給體制的核心是協議回購,指出了銀行理財產品的本質[1]。Moe (2012)也提出了我們跟應該關注中央資金的流動性,并且要加強對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的監(jiān)管[2]。</p><p> ?。?)關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的研究</p&
42、gt;<p> 對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研究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歷史,西方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出發(fā)形成不同的理論體系,但基本還是圍繞著貨幣傳導機制和信貸傳導機制兩種。貨幣機制認為,金融資產的表現形式為貨幣和債券,銀行貸款只是債券的一中,并且貸款和債券之間可以無障礙的進行替換,這樣通過貨幣機制,才能實現貨幣政策的有效實施。除此之外,貨幣機制包括利率傳導機制、匯率傳導機制、資產價格傳導機制。而對于信貸傳導機制來說,它是建立在市場信息的
43、不對稱性上面,金融資產的表現形式為債券、貨幣、銀行貸款,并且它們之間不能實現無障礙替換。由于銀行的貸款是一定存在的,這就使得銀行機構的授信能力和授信條件影響了貨幣政策的有效實施。</p><p> Bemanke與Blinderi(1988)在IS-LM模型中引入了貸款這一指標,創(chuàng)建了CC-LM模型,指出貨幣政策效果的產生主要是通過信貸機制進行的[3]。后Bemanke與Gertleri(1995)在它們之前的
44、研究基礎之上,將信貸機制分為銀行貸款機制和資產負債表機制 。</p><p> Kashyap和Steini(2000)通過對美國的研究指出,對同樣的貨幣政策沖擊對不同的銀行有不同的影響。對于大銀行,它們可以通過資產配置抵御這種沖擊;而對于小銀行,它們必須通過持有大量的流動資產來抵御這種沖擊[5]。Bolton and Freixasi(2006)</p><p> 提出了一個新的模型
45、對貨幣傳導機制進行了研究,這個模型引入了銀行貸款和公司債,通過模型我們知道了,通過改變銀行信貸和公司債的相對價格,貨幣政策可以影響到融資的結構,這個模型的提出是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的一個創(chuàng)新[6]。</p><p> ?。?)關于銀行理財產品影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研究</p><p> 對于金融創(chuàng)新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但是大部分都是從貨幣供需的角度出發(fā),
46、Cesarano(1986)通過實證分析表明金融創(chuàng)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變貨幣需要的利率彈性,創(chuàng)新程度會影響到利率彈性。并且這種創(chuàng)新也對原有的貨幣需求函數造成了影響,從而影響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7]。隨著資產證券化的快速發(fā)展,美國的實際產出和房產投資對實際利率的敏感性降低,卻對抵押貸款利率的敏感性增強,這說明資產證券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信貸渠道[8]。之后Jongho(1989)研究了金融衍生產品得出,衍生產品的出現影響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47、,卻對此并沒有致命的沖擊力[9]。</p><p> 在隨后的研究中,西方學者將研究的重點轉移到金融創(chuàng)新和貨幣政策傳導的內在聯系上。Fung和Yuan(1994)的研究指出,金融創(chuàng)新可以通過金融工具改變了金融資產的流動性和替代,使得貨幣政策的傳導變得更加有效[10]。然而,金融創(chuàng)新雖然加強了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但是貨幣政策的有效實施卻有一定的干擾。</p><p> Gorton a
48、nd Metrick(2009)分析了銀行理財產品的信用創(chuàng)造機制,引入了回購協議這一指標,指出這種創(chuàng)在機制是在影子銀行體系之內的[11]。Paul Tudcer (2010)提出正確的發(fā)展銀行理財產品可以使貨幣政策的調節(jié)手段更加有效[12]。</p><p> Fabio Verona(2011)的研究表明,銀行理財產品的大量發(fā)展,是由于我國一直實施寬松貨幣政策,并且分析了金融危機后,銀行理財產品對貨幣政策的影
49、響[13]。Andrew Shengt W (2011)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M5,其中包含了影子銀行,并通過構建模型分析了這種體系對貨幣政策的影響[14]。Moe (2012)主要關注的資產的流動性,并指出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展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強調加強對銀行理財產品的監(jiān)管[15]。</p><p> 1.2.2國內研究現狀</p><p> ?。?)關于銀行理財產品的研究</p>
50、;<p> 在國內,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得還比較晚,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是光大銀行(2004),它推行了第一支“人民幣型理財產品”。2005年,銀行債券市場利率大幅下跌,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行變得異常困難,為了緩解這種壓力,銀行開始推行雙幣銀行理財產品。胡云祥(2006)將理財產品分為儲蓄,信托,委托-代理三大類,并且這三大類銀行理財產品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揭示了銀行理財產品的本質[16]。李鵬(2007)指出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具有同
51、質性較大,產品層次不明的特點,要進一步完善產品分類。劉毓(2008)通過對銀行理財產品改革模式的研究,給出了銀行理財產品進一步發(fā)展的辦法[17]。 何德旭、鄭聯盛(2009)提出,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展進一步完善了金融市場,但是,由于它的杠桿率過高,對銀行體系的穩(wěn)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18]。周小川(2010)年將我國的銀行理財產品“影子銀行”的范疇,并且把把它與國外的“影子銀行體系”進行了對比[19]。張?zhí)铮?011)闡述了銀行理財產品的
52、信用創(chuàng)造功能,并揭示了由于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展,對我國貨幣市場造成的風險[20]。</p><p> ?。?)關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研究</p><p> 王志強、王振山(2000)通過構建模型分析,指出了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主要渠道是信貸渠道[21]。周英章、蔣振聲(2002)認為,我國的貨幣政策主要通過信貸渠道和貨幣渠道進行傳導。蔣琪瑤(2005)也是通過研究表明信貸渠道在我國的貨幣
53、政策傳導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22]。盛朝輝 (2006)研究了在資本市場中,影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決定因素是信貸和利率[23]。丁晨、屠梅曾(2007)提出了“房地產渠道這一概念,通過研究表明,它的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效果的作用是顯著的。袁靖(2007)提出在我國資本市場中,貨幣政策難以有效傳導。盛松成、吳培新(2008)從貨幣政策有效性的角度,分析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強調了貨幣政策傳導主要是通過信貸傳導[24]。</p>
54、<p> ?。?)關于銀行理財產品影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研究</p><p> 胡明東(2009)等認為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的迅速發(fā)展已經越來越不容忽視了,在它快速發(fā)展的期間,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也產生了一些變化,特別是對于信貸資產類的理財產品,市場對于這類產品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導致市場投機風險的加劇,比如信托理財產品的發(fā)行就不受到央行對于信貸規(guī)模的約束[25]。李揚 (2011)認為,銀行理財產品具有貨
55、幣創(chuàng)造功能,增強了市場的貨幣供應量,使得央行無法貨幣進行有效的調控。</p><p> 李波(2011)分析了銀行理財產品的信用創(chuàng)造功能使得市場信用額度發(fā)生變化,從而導致對于貨幣政策無法有效實施,貨幣政策傳導是否有效也取決于金融體系是否穩(wěn)定[26]。強培掙(2012)指出銀行理財產品體系影響下的貨幣政策傳導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風險因素。</p><p> 汪晶晶(2013)認為國內理財產品
56、數量和規(guī)模的急劇擴張弱化了金融部門宏觀調控的效果,作者通過對當前我國銀行業(yè)發(fā)行的理財產品進行統計,發(fā)現從2004年至今理財產品的發(fā)行期限越來越短,一到三個月的理財產品成為市場主力,很多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與利率和股票掛鉤;這些特征影響到了法定存款準備金工具的效力,降低了銀行再貼現工具的效果;作者通過對我國貨幣存量和非保本類型的理財產品發(fā)行規(guī)模進行實證研究,發(fā)現兩者存在長期均衡關系,這表示當非保本型理財產品規(guī)模越大,M2增速下降的可能性就越高
57、[27]。 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課題組對從增量和存量的角度分別對銀行理財產品中的債券類和信貸類產品對于貨幣政策的影響機制進行了研究,課題組的研究結果表明理財產品是貨幣乘數的格蘭杰原因,也就是說貨幣乘數的下降有可能是理財產品大規(guī)模發(fā)行導致。</p><p> 通過對國內外文獻綜述的總結,國內外對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研究非常豐富,但是從銀行理財產品的角度出發(fā),研究它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影響的研究并不多。并且大部分是從
58、政府的角度出發(fā)研究如何規(guī)避銀行理財產品對貨幣市場造成的風險,而不是強調如何發(fā)展銀行理財產品從而使得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由于我國的金融市場發(fā)展還處在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我們需要發(fā)展各種金融工具去完善我國的金融市場。本文從銀行理財產品的角度出發(fā),定量分析其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以期對以后的研究有所裨益。</p><p> 1.3研究內容和方法 </p><p><b> 1.
59、3.1研究內容</b></p><p> 本文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p><p> 第一章是對文章背景進行介紹,并且對國內外的文獻綜述進行了總結,;</p><p> 第二章是著重研究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展規(guī)模及信用創(chuàng)造機制;</p><p> 第三章是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的介紹,介紹我國貨幣傳導機制的一般理論
60、;</p><p> 第四章是分析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微觀影響和宏觀影響;</p><p> 第五章是本文是實證部分,構建模型,研究銀信理財產品規(guī)模指標的加入的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p><p> 第六章是文章的研究結論及相關的政策建議。</p><p> 1.3.2研究方法 </p><p
61、> 本文主要采用如下三種研究方法:</p><p> ?。?)文獻研究法:本文總結國內外學者對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關文獻,并分析了它們之間的關系。</p><p> (2)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相結合:通過圖書館、網絡等途徑搜集了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相關資料。通過分析歸納理論資料,找出關鍵因素,為定量分析打下基礎。通過搜集相關金融數據,采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
62、建立數據模型,進行統計和計量分析,找出各變量之間的具體經濟關系。</p><p> ?。?)理論和實證分析相結合。在理論方面,我通過運用傳統的經濟學知識,分析銀行理財產品體系對我國貨幣政策的不同傳導渠道的影響。在實證分析方面,搜集大量的數據,構建模型,分析加入銀行理財產品指標后貨幣政策傳導有效性的變化。</p><p> 2、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展規(guī)模及其信用生成機制分析</p&g
63、t;<p> 2.1銀行理財產品的概念</p><p> 所謂銀行理財類產品是商業(yè)金融機構推出的,依照客戶的特點專門進行設計的投資和資本管理策略。也就是說,這是將個體投資者的資本進行融集,然后交由商業(yè)銀行對其進行統一的管控和使用,并依照所簽署的契約對其進行利益分紅,為投資者取得更多的投資收益的方案。</p><p> 這一產品的主要特點如下:首先他在性質上比較像基金或者
64、信托等金融機構的資金信托方案,通過對公眾的資本的籌集實現投資,將投資后的營收按照事先的合同約定,給投資者予以分紅。其次,銀行作為這類理財產品的發(fā)行方,它在整個資本的籌集和投資階段中都占有主導位置,投資者的選擇只有買或不買兩種選擇。從表層來看,這種銀行理財類產品在幫助投資者取得營收的同時,也幫助銀行等音容機構通過對這種銀行理財類產品的發(fā)行獲得了相當可觀的利潤。因此現在諸多商業(yè)銀行都注重將其業(yè)務重點轉向對銀行理財類產品的發(fā)行商。但是對于投資
65、者來說,其購進銀行理財類產品的目的只是為了保證資本不貶值,追求的不是高收益。第三眾所周知,所有的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風險的高低和營收的多少成正比例關系,風險高則收益高,風險低那么收益也降低。對于銀行理財類產品來說,其風險比存款是高的,但是比股票等確實低的,因此它的風險系數處于兩者中間。而且大多數銀行理財類產品都是有時效性的,不能夠即存即取,因此產品的動態(tài)變化屬性不高。第四是商業(yè)銀行在對其發(fā)行的銀行理財類產品進行策劃的時候,要更多的考量多種
66、元素,其中最關鍵的是銀行自己的利率水平,之后就是投資者的利率水平和其</p><p> 2.2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展規(guī)模</p><p> 2.2.1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展歷程</p><p> ?。?)理財產品的早期發(fā)展</p><p> 1978年以后,中國的外匯匯價管理制度在實現持續(xù)的變化之中,從以往的計劃經濟的統計收支轉為在市場
67、經濟的協調下的自由配置,這使得中國的外匯理財的發(fā)展迎來了新的春天。隨著經濟的進步,外匯理財已經不能實現對市場需要的滿足,2004年中國光大銀行首次推出了一款人民幣理財產品,被叫做陽光理財B計劃[28]。這支產品在行業(yè)內引起強烈反響,之后許多商業(yè)銀行紛紛跟進,接連推出此類的產品。此類理財產品的市場競爭愈演愈烈。截止目前,人民幣的理財產品已經形成規(guī)模化運作,誠然在此期間,銀行理財類產品大多的目標不再與盈利,而是為了實現對市場流動性剩余的調配
68、,防止其對商業(yè)銀行的發(fā)展帶來不良影響[29]。</p><p> ?。?)理財產品的快速成長期 2005年銀監(jiān)會正式發(fā)布了關于商業(yè)銀行中的個體理財類業(yè)務的管理規(guī)定,并頒布了相關風險管控的指導。這兩個文件的發(fā)布象征著銀行理財類產品真正的開始進入市場化運作的階段,銀行理財類產品成為關注焦點。這一時期內,銀監(jiān)會等部門也陸續(xù)推出各種扶持政策,促進銀行理財類產品的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發(fā)展。2006年,銀行理財類產品的發(fā)展呈
69、現了井噴的勢頭,新股申請購買的銀行理財類產品和信貸類理財產品在市場中日益火爆,這象征著銀行理財類產品的應經能夠作為強有力的手段實現銀行對市場的優(yōu)化調配。</p><p> ?。?)理財產品的蓄勢調節(jié)期</p><p> 銀行理財類產品的火爆使得銀行有更多的機遇進行發(fā)展,但是,其發(fā)行也蘊含著一定的風險。2009年,鑒于要對其進行風險管控,銀監(jiān)會制定了諸多相關措施和規(guī)范,以銀行理財類產品的發(fā)
70、行范圍和資本管控角度為抓手,指出銀行應當對銀行理財類產品的風險及其發(fā)行規(guī)模進行有效的管控,并且明晰了買方和賣方之間的責任,不可以只是把風險轉嫁到投資者身上。盡管這些規(guī)定對于銀行理財類產品的投資作用有一定的限制,對某些投資者也給予了更多的限制,但是這其中對于銀行理財類產品的托管人的資格卻進行了更加詳細的規(guī)定,可以說這些規(guī)范的補辦對于銀行理財類產品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p><p> 2.2.2我國銀行理財
71、產品的發(fā)展現狀</p><p> 對于商業(yè)銀行來說,其發(fā)布的銀行理財類產品主要是表現了銀行的三類表外業(yè)務,第一種是銀行和信托機構合作推出的理財類產品,第二種是銀行和銀行之間合作推出的理財類產品,第三種是銀行與企業(yè)合作推出的理財類產品。在本論文中主要的研究對象針對的是銀行和信托機構合作推出的理財類產品。</p><p> 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日新月異,人民群眾的理財觀念正在不斷革新,理財愿望越
72、來越強,只是在銀行存款取得利息已經無法實現對人們投資愿望的滿足,而這時候銀行推出的理財類產品正好填補了市場的這一口白。銀行在與信托工期進行合作后,根據市場的具體情況推出理財類產品,其運作模式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以銀行自己的資本,由信托企業(yè)中發(fā)布一個信托形式的資產管理策略,銀行以自己的資本進行購買,之后信托企業(yè)將獲取的資本對企業(yè)進行放貸,在銀行的資產債務負擔表上能夠顯示為金融資本的增多,現金和銀行準備金降低,通過這樣的形式,銀行實現了業(yè)務
73、從表內轉向表外,實現了資金的轉移,而且還能夠巧避證監(jiān)會等監(jiān)督管理機構的監(jiān)督和管理。</p><p> 目前來說,銀行和信托機構合作推出的理財類產品是中國的銀行理財類產品的重要構成之一,下面的圖顯示的是中國從2010~2014年銀行和信托機構合作推出的理財類產品各個季度的發(fā)展趨勢。</p><p> 圖2.1 銀信理財產品發(fā)展規(guī)模</p><p> 從圖2.1可
74、以看到,銀行和信托機構合作推出的理財類產品的規(guī)模在持續(xù)擴張,近年來中國政府雖然也推出了相關政策防止銀行和信托機構合作推出的理財類產品的過度發(fā)展,但是其趨勢仍然非常明朗。</p><p> 銀行類理財產品的規(guī)模正在不斷的擴大,其根源有二:第一是與銀行的多次利息增加和存款準備金利率的上揚致使商業(yè)銀行的資本有缺口。2006年銀行在利息上調和存款準備金的上調的夾擊之下其流動性面臨巨大的壓力。發(fā)行短周期的銀行類理財產品能
75、夠幫助銀行提升其收益率,防止存款的流失,這能夠幫助銀行有效的解決其資金的壓力。銀行使用這種手段實現對利息上調之后資金缺口的彌補,也實現了對市場曲線的補充。第二,這與銀行中間業(yè)務的發(fā)展需求旺盛相關。從這些年銀行情況和市場行情來說,由于銀行類理財產品的發(fā)展,銀行在幫助客戶進行理財上的業(yè)務具有了強有力的競爭實力。加入市場利率化的步伐不斷加快,那么銀行存款和貸款的利率差就使得銀行收益大大下降,所以其具有不斷發(fā)行銀行類理財產品的內在需求。<
76、/p><p> 2.3我國銀行理財產品信用生成機制</p><p> 在諸多銀行類理財產品中,還存在計入銀行表內還是表外的區(qū)別,但是它們之間的差別之是在與銀行類理財產品的發(fā)布銀行的融資和債務單的規(guī)模不一樣,并不會對傳統的銀行系統的信用再生制度產生影響。只要是信用貸款資產銀行和信托機構合作推出的理財類產品,就能夠增加整個銀行系統內的貨幣供應,而增加的信用貸款資產銀行和信托機構合作推出的理財類
77、產品也沒有是的貨幣供應數量發(fā)生變化。</p><p> 對于商業(yè)銀行的存款業(yè)務來說,它通過存款到貨款再到存款的流程中實現信用的產生[17]。但是因為中國的商貸規(guī)模被嚴格的限制,因此為了規(guī)避監(jiān)督和管理,以此取得更多的貸款額度,銀行在信托企業(yè)的合作下發(fā)行的銀行與信托機構合作推出的理財,以此來吸引投資和的資金,這些資本將被投入到企業(yè)中進行貸款。企業(yè)為了進行商貸需要預付一定數量的保證金,信托公司將這一部分資金交給銀行進
78、行托管。銀行獲取了這些資金之后就能夠進行清算和監(jiān)督和管理。銀行使用這些資本進行商貸,這些貸款不會被計入表內,這就使得監(jiān)督管理部門無法實現對其監(jiān)督。這樣就有效的增加了貨幣的流動屬性,一旦這些資金增長到相應節(jié)段,貨幣政策的傳導作用將會失去作用,央行也就沒有辦法使用貨幣杠桿對市場進行調節(jié)。</p><p> 另外,銀行類理財產品從長遠來看,它將是致使貨幣的供應數量不斷增多,這其中就包含了廣義和狹義的貨幣供應數量。這其
79、中所謂貨幣供應數量的狹義概念中主要包含了活期存款,廣義上其應該包含了活期和定期存款,所以銀行和信托機構合作推出的理財類產品對于廣義上的貨幣供應數量具有增多的功效,能夠擴大定期和活期兩種類型的存款[29]。此外,銀行和信托機構合作推出的理財類產品本身就是比較典型的影子銀行,它是以歐美等國家的資本證券化為基礎的金融創(chuàng)新類產品。在其發(fā)行的過程中,銀行吧信用貸款的資產進行整理,將其一并賣給信托公司,進而建其一個“資金儲蓄池”。而這個儲蓄池正式資
80、產證券化的業(yè)務開展的前提,也是影子銀行內在的信用制度的關鍵所在。但是中國的金童創(chuàng)新產品的功能簡單,在信用鏈條中的傳導作用有限制,不能夠明確中國的這一體系是不是能夠進行系統內的信用聲場,使得廣義的貨幣的供應量增多[20]。假設中國的銀行類理財產品可以在體系內進行信用生成制度的建立,那么廣義的貨幣供應數量就要在活期和定期兩種存款業(yè)務的影響下進行增多。那么就可以認定,銀行和信托機構合作推出的理財類產品的發(fā)行能夠對廣義的貨幣供應數量產生明顯影響
81、,使得其明</p><p> 3、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概述</p><p> 3.1貨幣政策傳導的涵義 </p><p> 貨幣政策的傳導制度是貨幣中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詳細來說就是使用貨幣工具對經濟中的變量進行影響,從而實現貨幣政策執(zhí)行的預定目的。根據金融類相關工具書中對于這一概念的定義,貨幣政策是一種經濟調控手段,是央行或者貨幣政策發(fā)布機關使用各種手段,對
82、貨幣存貨量進行總需求的調節(jié),從而實現對經濟的調控[31]。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就相當于一個連接貨幣工具和政策目標的紐帶。</p><p> 在中國,為了保持經濟的長效增長,實現物價的平穩(wěn),就業(yè)的促進和國際收入和支出的協調的總目標,就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對國民經濟進行有效的而宏觀調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最大的國情,在這一階段市場經濟還沒有完全成型,因此央行使用貨幣政策來促進經濟預定目的的實現[32]。但是這些手段不能
83、夠直接對實體經濟發(fā)揮作用,只能夠通過利率、匯率等中介手段來進行影響,因此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對這些手段的有效度具有重要影響。</p><p> 3.2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演進</p><p> 3.2.1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特殊性</p><p>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最大的國情,在這一階段市場經濟還沒有完全成型,各種經濟制度具有階段性特性,因此也更具有特殊
84、性,而且目前中國的經濟正在逐漸實現體制改革和優(yōu)化升級,因此貨幣政策的傳導制度更加特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p><p> ?。?)特殊的調控方式</p><p> 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市場業(yè)務的公開發(fā)行、再貼現率和存款金準備金的增減是國家實現以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調節(jié)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中國處于新舊交替的階段,目前中國的企業(yè)和市場的轉型還沒有完全實現,因此不能夠實現對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的貨幣
85、政策的完全使用。根據國外的經驗,存款準備金在使用的時候功用猛烈,不適合長期使用;而再貼現率處于動態(tài)變化中,只有在商業(yè)銀行需要進行貼現的時候才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功用,而最常用也最具有機動性的是公開市場業(yè)務的手段,而這些手段的使用是要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實現的。按照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與這些手段的完美使用還存在一定距離。所以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的貨幣政策調節(jié)手段中更多的要實現直接和間接相結合,其中,直接手段的作用更顯著[33]。</p&g
86、t;<p> (2)特殊的調控目標</p><p> 依照中國現行的貨幣政策的終極目的來說,其根本上要實現的是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平穩(wěn),并不斷保證經濟發(fā)展。但是貨幣政策的根本目標之間具有一定的矛盾性,而且隨著市場環(huán)境的改變,目標之間的優(yōu)先級中是存在變化的。</p><p> 在以往的十多年間,因為中國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不穩(wěn)定,投資者的的需求也處于動態(tài)變化中,中國政府為了順應發(fā)展
87、趨勢,因此也在實現執(zhí)行的貨幣政策目的的變化。這種局面直到銀行法的出臺才解決,這部法律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對中國的貨幣政策的根本目的進行了規(guī)范,也就是要實現貨幣匯率的平穩(wěn),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對經濟發(fā)展的作用。這一法律的出臺使得經濟發(fā)展和穩(wěn)定貨幣之間的順序和聯系更加明晰。</p><p> ?。?)特殊的調控功能</p><p> 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中,貨幣政策的作用在于促進市場貨幣供給數量的調整,
88、而對資本的流向和市場構成則根據市場自身的運轉情況而定。在中國,由于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需要政府部門對市場進行必要的扶持和幫助。這其中除了要實現貨幣幣值的平穩(wěn),促進經濟發(fā)展,還需要在調控中解決更多難題:不僅需要政府籌集更多的資本進行投資,以保障政府部門牽頭的各大重點工程的推進,而且要對市場的信用貸款資產的組織構成進行調整,使得資金流動方向更加確定。</p><p> 所以,央行基礎貨幣的第一次投放直接作用
89、于對經濟的調節(jié),其和市場運作中一些關鍵的資本需要進行直接勾連,這也是中國特色的貨幣政策的標志。這是由于中國現階段的產業(yè)組織構成不科學,一直處于優(yōu)化整合的過程之中,缺少資本投入就需要實行貨幣信貸政策。要實現對農產品、外貿產品的購買的保障,實現對重點工程和技術研究的資金保障,還需要在以中國目前不協調的經濟發(fā)展為基礎,促進各個地區(qū)的經濟之間的協調發(fā)展,防止地區(qū)和區(qū)域見得利益沖突,必須在貨幣政策上對偏遠貧窮地區(qū)進行一定的傾斜。所以,中國的貨幣政
90、策要在總量、產業(yè)組織結構、區(qū)域組織結構之間實現平衡。</p><p> 3.2.2我國主要貨幣政策傳導機制</p><p> 中國的貨幣政策的傳導制度是基于中國的具體國情的,和其他國家之間的差別也很大。無論是歐美等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中國的貨幣政策的傳導制度都與之不同。因此,中國的貨幣政策的傳導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在本章節(jié)中,需要對中國的貨幣政策的傳導制度下的貨幣和信貸兩方面進行
91、分析。</p><p><b> ?。?)貨幣傳導機制</b></p><p> 在中國的貨幣傳導制度中,主要包含了利率、匯率和資本的傳導:</p><p><b> 中國的利率傳導制度</b></p><p> 目前來說,中國的利率市場的改革還只是剛剛起步,金融市場也發(fā)展較晚,不夠成熟,中國
92、現在執(zhí)行的利率傳導制度在不完善的市場中和完善的市場中差別比較大。在完善的市場中,其利率水平是由貨幣和金融資產之間的相互代替來明確的。但是在中國,資本規(guī)模一般都是間接性的資本融集,直接性的資本融集比例不高,因此利率水平不僅僅是市場的債券收益來確定的,更需要與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情況集合[34]。如果政府對市場進行調控,例如央行使用擴張性的貨幣賬冊,促進市場貨幣供應數量的增多,市場出現需求小于供給的情況,根據供給需求的理論,這就使得資本成本降低,
93、只是利率下降,在資本使用的邊際效應穩(wěn)定的情況下,這時候的貨幣需求將會上升,一旦其上升到某一高度,將會實現供給的協調發(fā)展[35]。</p><p> 詳細而言,一旦一個國家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并導致利率降低,實現投資增加的時候,就能夠使得國家的就業(yè)實現增多,進而使得產出和物價飛漲。這是央行為了阻止通脹就會將貨幣政策緊縮,使得貨幣的供應數量減少,進而利率在刺激下上揚,從而對投資需求產生影響,這樣不斷循環(huán)發(fā)展。<
94、/p><p> 因此中國的利率傳導方式中的利率和國外的利率是不一樣的,它不是實際的利率。國外的利率一般都是由市場決定的,隨著市場資本價格的變動而變化,但是中國的政府部門依照自身的經濟發(fā)展情況制定,通過利息的升降實現對經濟的刺激和緊縮,從而實現對國家經濟的宏觀調節(jié)。</p><p><b> 中國的匯率傳導機制</b></p><p> 中國加
95、入了世貿組織之后,在經濟上國際化趨勢更加明顯,國內經濟與全球其他經濟實體形成緊密聯系,在進出口外貿中的順差也越來越大,外匯儲備也不斷增加?;谝陨显?,各個國家更加期望人民幣升值,這就使得許多國際熱錢流入中國,央行不得不加大貨幣供應量以此來抵御國際資本涌入造成的影響,這就使得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數量增多。之后中央人民銀行使用了更多的手段例如存款準備金等實現對貨幣供應過多的情況的緩解,但是收效甚微。就現在的情形來說,在經濟的開放中實現對匯率傳
96、導制度的應用,保證人民幣階段性、有步驟的穩(wěn)步上升,從而解決了收入和支出順差帶來的壓力,減少外匯儲備增速太高的不良影響,進而解決了貨幣流通量太多的問題。</p><p> 匯率傳導的有效作用主要現實在以下兩個角度:首先是匯率變化對于國際收入和支出有影響;第二是匯率變化對于實體經濟發(fā)展有影響。這其中匯率變化對國際收入和支出的作用是依靠進口和出口、外匯儲備形成的傳播作用來進行顯示的。匯率的變化對于經濟發(fā)展的作用主要展
97、現在物價上[36]。</p><p><b> 我國的財富傳導機制</b></p><p> 一般來說財富資本包括了實物、人類和金融等資產。在資本積累中,直接性的資本融集的發(fā)展和金融機構的業(yè)務發(fā)展對其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的資本市場正在不斷壯大,其中直接性的資本融集的比例正在逐漸增加,而因此財富效應也展示的越來越明顯。人民所持有的金融產品的價格攀升,財富增多,人民購買
98、能力加強,部分就能夠轉變?yōu)橄M,進而促進經濟的發(fā)展。</p><p> 但是中國的資本市場發(fā)展不完善,市場不夠開放,信息的流動性也不強,因此資本商場的發(fā)展必須依靠政府的扶持。這其中不單單要關注CPI、GDP等經濟指標,而且還包含了諸多人為和環(huán)境的因素。這些對于資本市場的穩(wěn)定性產生重要影響,致使股價動態(tài)變化,也就對投資者的資本價值產生不良影響。所以這更需要進行金融創(chuàng)新,滿足市場的需求,實現多元發(fā)展,培育和促進機構
99、投資。另外,還要不斷加強對市場的規(guī)范,通過制度建設和行業(yè)的相關規(guī)范實現自律與法律相結合,促進信息公開,增加透明度,建立良好的市場制約和鼓勵制度[37]。</p><p> 其中財富組織構成的改變主要是有以下兩種原因:</p><p> 第一是中國的外匯儲備對于中國的資本構成的深度沖擊。這造成了中國貨幣資本發(fā)展制度和增長制度都產生了根源性的變化;第二是一旦財富達到某種規(guī)模,就會需要更多手
100、段來實現對風險的避免,進而促進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p><p> 這兩種財富構成的改變不斷促進資本價格和資本數量的增加,并對中國以往的宏觀經濟政策和價格機制產生影響。金融資產的財富化只是貨幣資產在制度內實現循環(huán)往復,分化了金融和實體經濟,銀行的金融資本的增速比GDP高很多,而且其速度還在逐漸上升,cpi和貨幣供給量缺口之間的關系不斷改變,貨幣政策目標失去能夠進行控制的基礎和價值。</p>
101、<p><b> ?。?)信貸傳導機制</b></p><p> 中國的市場經濟發(fā)展比較初級,資本市場不夠開放,融資大多采用間接融資。信貸傳導制度顯示除了央行管控下的銀行的信貸水平。假如銀行能夠使得貸款的規(guī)模變大,那么說明信貸傳導制度的運行良好。因為中國的各個銀行之間具有內部關聯性,這也會對信貸傳導制度的發(fā)展和運行產生影響。</p><p> 當央行實行
102、緊縮型的貨幣政策的時候,一般都會采用公開市場作用的手段,減少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供給量,致使銀行存款準備金實現規(guī)模的縮減,進而致使銀行的儲蓄貨幣減少,能夠進行貸款的資本減少,從而提升了銀行的貸款成本,倒逼銀行將貸款條件提高,進而實現貸款的減少。在市場經濟中,一般經濟實體難以從銀行之外進行有效的資本融集,所以只可以通過資本投入和消費的減少來彌補資金的缺口。緊縮型的貨幣政策使得這些經濟實體的生產受到影響,從而實現對生產的控制。</p&g
103、t;<p> 貨幣政策的改變能夠導致資產的債務負擔情況的改變。當央行財務緊縮型的貨幣政策,就會使得貨幣的流通量降低,造成利率增加,資本市場上資金流出,于是股票價格降低,整個實體經濟的財富聚集效果下降,會對債務人的資本情況產生影響。造成其凈資本和抵押物品價值的降低,債務人想要得到更多的資本,必須提供其他補償條件來實現貸款的保障和風險避免,因此企業(yè)的貸款成本增加,影響了其獲貸水平,造成投資減少,因此生產能力也降低[38]。&
104、lt;/p><p> 4、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規(guī)模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影 </p><p> 響的理論分析 </p><p> 4.1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規(guī)模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微觀影響 </p><p> 4.1.1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規(guī)模對貨幣傳導機制的影響:、</p><p> 銀行發(fā)行的理財產品的規(guī)
105、?;l(fā)展對貨幣傳導制度的主要影響有以下三個方面:</p><p> ?。?)對利率傳導制度的影響</p><p> 在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中,利率不僅是手段也只指標,對中國的貨幣傳導制度具有相當大的影響。按照凱恩斯的理論,能夠知曉在利率的作用下,商品和貨幣市場實現有效的鏈接。當一個國家推行了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的時候,就使得中國的貨幣供應總量增多,進而致使利率降低。導致企業(yè)的投資成本減少,從而
106、整個經濟的生產不斷發(fā)展[39]。相反,如果一個國家推行了緊縮性的貨幣政策的時候,就使得中國的貨幣供應總量減少,進而致使利率升高,導致企業(yè)的投資成本增多,從而對整個經濟的生產實現控制。在中國的利率市場上,其整體還處于發(fā)展階段,還相當不完善。中國的存款和貸款利率更多的被中央銀行進行直接管控,但是實際上市場上的利率水平很難控制,這就使得傳統銀行進行貸款控制的之余,企業(yè)卻面臨資本融集難的局面。</p><p> 在銀行
107、發(fā)行的理財產品中,其中銀行和信貸公司合作發(fā)行的理財產品所占比重最多。銀行和信貸公司合作發(fā)行的理財產品的售價高于基準利率,這就致使存款和貸款利率有差別,而這些收益是不會被在資產債務負擔表中顯示的,這就造成了央行難以對利率進行有效調節(jié)。但是,銀行發(fā)行的理財產品的發(fā)展使得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有效發(fā)揮,使得企業(yè)的資本融集方式增多,使得對間接資本融集的依賴減少,這樣自由化的利率倒逼中國利率市場的改革,所以銀行發(fā)行的理財產品的發(fā)展能夠促進中國的市場利
108、率化創(chuàng)新[39]。</p><p> (2)對匯率傳導制度的影響</p><p> 一個國家的匯率水平基本上由一個國家的利率來決定。中國的匯率傳導制度受到了中國的利率傳導制度的重要影響。政府推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的時候,就使得中國的貨幣供應總量增多,進而致使利率降低。一個實行浮動制匯率制的國家中,其匯率的降低降到制本國的貨幣貶值,進而促進外貿出口,導致企業(yè)的投資成本減少,從而整個經濟的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對貨幣數量統計的影響
- 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影響研究.pdf
- 我國存款貨幣銀行對貨幣政策的傳導研究.pdf
- 我國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pdf
- 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監(jiān)管研究
- 貨幣市場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影響的研究.pdf
- 我國金融結構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pdf
- 股票市場發(fā)展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研究.pdf
- 我國金融創(chuàng)新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研究.pdf
- 淺談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展前景
- 中信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策略研究
- 我國金融脫媒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影響研究.pdf
- 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監(jiān)管研究.pdf
-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 我國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研究.pdf
- 商業(yè)銀行表外貸款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
- 徹查銀行理財產品
- 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基于社會融資規(guī)模角度.pdf
- 銀行理財產品介紹
- 利率市場化對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影響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