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點叉尾鮰急性敗血癥病原學、病理形態(tài)學及其全菌滅活苗免疫效果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7年在四川綿陽、眉山、德陽等地發(fā)生了一種嚴重危害斑點叉尾鮰健康養(yǎng)殖的急性敗血癥,該病具有發(fā)病突然,死亡率高,傳染快等特點,以體表出現不規(guī)則褪色斑,腹部腫脹,血樣腹水和內臟器官充、出血為病變特征。由于病原不詳,養(yǎng)殖戶盲目用藥,病情難以控制,造成慘重的經濟損失,對斑點叉尾鮰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造成消極影響,嚴重挫傷了廣大養(yǎng)殖戶的養(yǎng)殖積極性。因此,為確保斑點叉尾鮰養(yǎng)殖業(yè)健康穩(wěn)定的發(fā)展,開展斑點叉尾鲴該病的病原學、病理學和防治等的研究工作意義非常重

2、要。
   本實驗從四川德陽中江繼光水庫發(fā)生急性敗血癥狀的斑點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體內分離出一株病原菌,命名為D070801,該菌為革蘭氏染色陰性,兼性厭氧發(fā)酵型短桿菌,對除葡萄糖、麥芽糖、甘露糖、蔗糖、果糖、七葉苷以外多種糖不利用,氧化酶、DNA酶、淀粉酶、鳥氨酸脫羧酶、賴氨酸脫羧酶陽性、精氨酸雙水解酶、甲基紅、吲哚、VP陽性。在以該菌16S rDNA序列和GenBank及RDP數據庫內同源性較高的細

3、菌16S rDNA序列構建的系統發(fā)育樹中,與維氏氣單胞菌(Aeromonasveronii)同源性達到99.1%,綜合該菌形態(tài)及生理生化特性,鑒定其為維氏氣單胞菌(Aeromonas veronii)。該病原對氟哌酸、強力霉素、氟苯尼考、鏈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高度敏感。
   采用7.5×106CFU/ml維氏氣單胞菌(Aeromonasveronii)菌液對斑點叉尾鲴進行腹腔注射的人工感染試驗,結果表明,維氏氣單胞菌(A

4、eromonasveronii)感染斑點叉尾鲴主要病變?yōu)轶w表出現褪色斑,鰓絲腫脹、充血,上下頜出血,腹部膨大,腹腔內有帶血腹水,肛門紅腫,肝、脾、腎等內臟器官腫大、充出血,腦、脂肪充血,腸腔內充滿含血粘液,部分病魚出現后腸充氣腫脹、腸套疊的特點。病理組織學上,鰓小片水腫,上皮細胞的增生和腫脹,呼吸上皮腫脹與毛細血管分離,大量炎癥細胞浸潤。心肌纖維變性水腫,間隙內炎癥細胞浸潤。肝細胞空泡變性,甚至出現壞死,肝臟原有的索狀結構消失。脾出血,

5、脾內充滿大量紅細胞,脾淋巴細胞壞死。腎小囊內多量炎性滲出物,腎小管上皮細胞空泡變性、壞死,結構破壞。胃充血明顯,胃壁毛細血管擴張、淤血,胃粘膜分泌多量炎性滲出物,胃腺腺上皮細胞腫脹。腸黏膜上皮壞死、脫落,黏膜下層水腫。腦軟膜血管擴張,腦膜充血,腦實質神經原細胞內血管周間隙增寬。
   利用維氏氣單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滅活全菌苗(菌苗濃度為108CFU/ml)對斑點叉尾鮰進行浸泡免疫,分別在首次免疫后7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