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發(fā)電位及其臨床應用資料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誘發(fā)電位及其臨床應用,康復科,1,定義,在神經系統(tǒng)某一特定部位(包括感受器)人為地給予一個適宜刺激,于相應的神經道路上檢出的與刺激鎖時關系的電位變化,稱之為誘發(fā)電位。,2,誘發(fā)電位分類,1.       按檢查傳入或傳出神經道路分感覺誘發(fā)電位和運動誘發(fā)電位。2.       按感覺刺激的形式分軀體感覺,聽覺和視覺三種

2、誘發(fā)電位。3.       按刺激后誘發(fā)電位出現的潛伏期長短分短、中、長潛伏誘發(fā)電位。4.       按紀錄部分距離誘發(fā)電位神經發(fā)生源的遠近分近電場電位和遠電場電位。,3,腦誘發(fā)電位的特征,1.       廣義的腦誘發(fā)電位分兩大類,即非特異性和特異性。

3、1)  非特異性:腦自發(fā)電位經各種誘發(fā)刺激(光、聲、電、感覺、過度換氣等)而形成的腦電位變化。其特點為不同刺激形成相同的腦波變化。如視反應、覺醒反應等。2)  特異性:因不同刺激(體感、視或聽)通過特定的神經傳導道路,在腦的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的誘發(fā)電位信號。其電位波幅低(2μv)通常被埋沒于自發(fā)電位中。,4,腦誘發(fā)電位的特征,2. 鎖時特性:誘發(fā)電位信號的形成和刺激有固定的時間間隔,是同步的,和疊加次數形成正比的增

4、大。3. 計算機疊加平均技術。4. 誘發(fā)電位有其不同的神經傳導通路及神經發(fā)生源,是神經的腦群體突觸后電位的綜合。,5,軀體感覺誘發(fā)電位,(短潛伏期軀體感覺誘發(fā)電位SLSEP)基本特點:1.   與刺激有鎖時關系。潛伏期長短取決于1)  傳導通路長短2)  神經傳導速度3)  突觸延擱時間2.  恒定的反應形式,即有固定的波形組成,他們都有相應

5、的神經發(fā)生源。刺激腕部正中神經,在50ms分析時程內,可在刺激點對側頂部恒常紀錄到一個“w”形波群,即N20-P25-N35-P45。其中N20-P25復合波起源于主感覺皮質S1區(qū)。,6,SEP檢查方法(一)   腕正中神經SLSEP1.       刺激 分別刺激左右腕正中神經(相當于“內關”穴處),脈沖電流波寬0.1~0.2ms,刺激速率1~3次/

6、s,逐漸遞增強度引起拇指輕微抽動。2.       紀錄 臨床上常由三個紀錄導聯組合而成。1)  導聯1:鎖骨上窩歐勃(Erb)點——正中前額FP2,記錄臂叢神經N9電位,作為周圍神經監(jiān)護電位。,7,2)  導聯2:第七頸椎棘突CV7——正中前額FP2,記錄N13電位,記錄到的是下頸髓后角與延髓交界楔束核的綜合電位。3)  導聯3:對側頂部

7、P3——正中前額FP2紀錄N20-P25復合波,是主感覺皮質最早的反應波。,8,3.     測量指標1)  上肢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可由腕鎖距離和歐勃電位N9潛伏期計算出。2)  波峰間潛伏期(IPL)及左右側差值(ILD)N9-N13→臂叢、脊神經后根和脊神經后束傳導時間。N13-N20→中樞感覺傳導時間,是延髓楔束核至皮質的傳導速度。N9-N203) 

8、波幅幾左右差值,以百分號(%)表示。,9,4.      SEP正常參考值(上肢),10,5. 異常測定1)  主要波峰成分如N20-P25復合,N13缺如。2)  IPL及ILD延長(大于均值2..5倍標準差)。3)  主要波峰的幅值顯著下降,低于正常實測極值或側差值大于50%。,11,(二)   踝脛后神經SLSEP1.&#

9、160;      刺激:內踝后方脛神經,強度以引起拇趾輕微抽動為度。2.       紀錄1)  導聯1:踝—髕,紀錄脛神經動作電位(N7)。2)  導聯2:胸椎12棘突—對側髂嵴,記錄腰脊髓電位(N21).3)  P2(顱頂C2正中后2.5cm處)—正中前額FP2,紀錄P40是主感覺皮質

10、反應波。,12,3.    測量指標1)  下肢脛神經感覺傳導速度:可由踝至腘窩距離和腘窩電位(N7)潛伏期計算出。2)  波峰間潛伏期(IPL)及左右側差值(ILD):N7-N21和N21和N21-P40,后者代表下肢中樞感覺傳導時間。3)  波峰及左右差值,以百分號(%)表示。,13,4. SEP正常值參考(下肢),14,5. 異常判斷同上肢正中神經SLSEP,

11、15,SEP臨床應用,1.       周圍神經病1)  間接測定周圍神經SCV2)  臂叢及頸神經根損傷的定位診斷3)  頸、腰骶神經根病。2.       脊髓病變3.       腦干、丘腦、大腦半球病變4.&#

12、160;      多發(fā)硬化(MS)5.       昏迷和腦死亡6.       手術中監(jiān)護:用于脊柱(髓)和腦干手術。,16,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BAEP),檢查方法1.       刺激:以波寬0.1

13、ms方波超聲(click)為刺激,單側耳給聲,對側耳白噪聲(強度-30dB)2.       紀錄:顱頂(C2)與乳突或耳垂構成紀錄導聯,可在同側或雙側同時紀錄。(1) 導聯1:顱頂(C2)—給聲側乳突(Mi)(2) 導聯2:顱頂(C2)給聲對側乳突(Mi),17,分析1.       正常

14、波形:刺激后10ms內可紀錄到七個正相波峰,命名為Ⅰ、Ⅱ…Ⅵ2.       各波形的神經發(fā)源(1)       Ⅰ波:蝸神經(2)       Ⅱ波:耳蝸核(3)       Ⅲ波:上橄欖核

15、(4)       Ⅳ波:外側丘系核(5)       Ⅴ波:下丘核(6)       Ⅵ與Ⅶ波:內側紋狀體聽輻射,18,3.       檢測指標(1)Ⅰ、Ⅱ、Ⅴ波峰潛伏期(PL)絕對值,Ⅰ

16、波PL代表聽覺道路周圍傳導時間。BAEP正常參考值,19,(2)波峰間潛伏期(IPL即腦干中樞傳導時間)值Ⅰ—Ⅲ IPL→下腦干傳導時間Ⅲ—Ⅴ IPL→上腦干傳導時間(3)Ⅴ波的相對波幅值,即Ⅴ/I。4.       腦干中樞性異常表現(1)Ⅰ或Ⅱ波之后波缺失(2)IPL核ILD延長(3)Ⅴ波降低,Ⅴ/I<0.5,20,BAEP臨床應用,1. &

17、#160;     占位病變:聽神經病、腦干腫瘤2.       多發(fā)硬化3.       腦干梗死及TIA4.       變性病5.       昏

18、迷和腦死亡6.       手術監(jiān)護、藥物毒性監(jiān)測7.       其他:小兒腦干發(fā)育檢查等,21,視覺誘發(fā)電位,從后枕部頭皮的VEP屬枕葉皮質近電場電位,主要來源與視網膜黃斑區(qū)的錐體細胞。,22,VEP檢查方法1.      刺激:刺激模式為黑白棋盤方

19、格交替翻轉,故又稱圖形翻轉視覺誘發(fā)電位(PRVEP)。水平視距70~100cm,亮度4~100cd/m2。圖形翻轉率2Hz,對比度80%2. 紀錄:枕部中淺導聯:引導點中央枕部(O2)—枕外粗隆上5cm;參考點額中部(F2)—顱頂(C2)前6cm,分析時間250ms,疊加平均200次。,23,分析1.       基本波形:三相復合波,N75、P100和N145NPN復合

20、波)2.       測量指標和正常參數值(1)       P100波:102.3±5.1ms(上限117),差值1.3±2.0ms(上限7.3)(2)       P100波幅:10.1±4.2mV,側差<50%

21、3.       異常判斷(1)       P100波延長(2)       P100波消失(3)       P100波幅兩側明顯不對稱,24,VEP臨床應用,1.  &

22、#160;    視神經炎和球后視神經炎2.       多發(fā)硬化3.       視交叉壓迫性病變4.       后視路(視交叉后)病變5.       嬰幼

23、兒、昏迷或不合作成年患者以及顱腦手術中視功能監(jiān)護,25,事件相關電位(ERP、P300),受試者對特定設計的刺激進行認知(如期待、分析、判斷)加工過程中,在頭部紀錄到的腦電活動,即P300波,又稱認知電徑。,26,P300檢查方法1.    刺激(1) 非靶刺激:經常規(guī)律性出現(高概率性,占80%)刺激,受試者對此無需做出反應。(2) 靶刺激:較少無規(guī)律隨機出現的(低概率,占20%)刺激

24、,受試者需對其做出反應。,27,2.       紀錄:導聯組成(1)       紀錄點:F2、C2、P2(2)       參照點:乳突或耳垂、3.       P300波成分:非靶刺激:N

25、1和P2波,多與刺激物理性質有關,屬外源性電位。靶反應:N2和P3波,與認知加工過程相關,屬內源性電位。,28,P300臨床應用,1.       器質性癡呆2.       精神病3.       其他:測慌,29,運動誘發(fā)電位(MEP),檢查運動系統(tǒng)

26、特別是中樞運動神經通路——錐體束功能的神經電生理技術。,30,MEP檢查方法1.  刺激:有電流和磁場兩種刺激技術方法(下面介紹電流刺激)刺激電極:一對表面電極、直徑1.5cm,極間距離5cm。刺激部位:(1) 上肢紀錄:顱頂(C2)向紀錄肢體對側旁開7cm處按置陽極,陰極置于其上方。(2)  下肢紀錄:頭部陽極置C2,陰極在其前方;腰部陰極置胸12和腰1棘突間,陽極置其上方。刺激電流波寬50~100μ

27、s,強度達超強,使電位反應幅度達最大。,31,2. 紀錄:用一對表面電極按肌腹至肌腱排列方式紀錄肌肉的復合動作電位(即MEP)靶肌常用手大魚際母短展肌和小腿脛前肌。,32,檢測指標:反應的潛伏期和波幅正常參考值,33,異常值判斷1.      潛伏期和(或)CMCT延長。CMCT值代表錐體束功能(刺激頭部皮質的反應潛伏期減去刺激頸或腰椎的反應潛伏期)2. &

28、#160;     低波幅(<1.0mV)3.       波形離散4.       反應閾值增高5.       反應波缺失,34,MEP臨床應用,1.    

29、60;  多發(fā)硬化(MS)2.       運動神經元疾病3.       頸椎病4.       腦梗死性偏癱5.       枕大孔區(qū)病變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