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素能培優(yōu)系列(一)史學研究繼承與發(fā)展中的史學研究方法1.區(qū)分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科素能培優(yōu)系列(一),史學研究 繼承與發(fā)展中的史學研究方法  1.區(qū)分歷史與歷史學:歷史:指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客觀性,真實存在過的);歷史學:指史學家對客觀歷史的記錄和解釋(主觀性,不可能完全接近真實的歷史)。,2.歷史學的基本要素: (1)史料:研究和認識歷史所根據(jù)的材料。 (2)史料解釋:對歷史原材料的解析、闡釋。 (3)歷史敘述: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歷史事件的概況或發(fā)展過程的直接描述。 (4)歷史

2、評價:站在歷史的角度對歷史事件給予較客觀、公正的評價或議論。,3.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1)多學科交叉研究法:即跨學科綜合研究法,如計量史學、社會史觀、生態(tài)史觀等。 (2)歷史比較法:將相同或相似的歷史現(xiàn)象放到一起進行分析比較,獲取結論。 (3)二重證據(jù)法:即文獻與考古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4)階級分析法或者歷史結構分析法:運用歷史發(fā)展的結構或階級立場角度研究歷史。 (5)“讀史征信”:閱讀相關

3、史料,發(fā)現(xiàn)歷史的真實。,(2013·四川文綜·T11)法國史學家謝和耐說,中國“是一個面積可與整個歐洲相匹,具備近3 000年有記載歷史的國度”“任何對它的有效論述都必須涉及確切的時間與地點,再不許奢談什么‘永恒不變’中國了”。他強調的是(  )A.中國歷史比歐洲歷史更加復雜B.中國有確切記載的歷史長達3 000年C.中國歷史中不存在任何不變的成分D.研究中國歷史要注意時空的復雜性,【解析】選D。A、B不是材

4、料強調的重點,不能斷章取義,要整體把握材料含義。C說法犯了絕對化的錯誤。由材料中“任何對它的有效論述都必須涉及確切的時間與地點”可判斷D正確。,【運用點撥】(1)明確歷史學科的特點。歷史學科的特點是由它的內容和社會功能決定的,具有史和論的高度統(tǒng)一性、過去性、具體性、階段特征性、因果性、借鑒性、綜合性的特點。 (2)明確影響史學觀點和史料運用的主要因素:①研究者的立場不同,如站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立場上;站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立場

5、上等。②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③史料的選取和運用上的差別。④時代的局限性等。,(3)注意史學研究運用辯證唯物史觀、整體史觀、文明史觀、現(xiàn)代化史觀、社會史觀、生態(tài)史觀等多種史觀分析思考歷史問題和歷史現(xiàn)象。 (4)注意史學研究的科學性、真實性、公正性。,1.(2014·長沙模擬)李大釗說:“歷史的真實,有二意義:一是說曾經(jīng)遭遇過的事的記錄是正確的,一是說曾經(jīng)遭遇過的事的解喻是正確的。前者變動比較少,后者則時時變動。”這是因

6、為(  )A.歷史學是人文學科,具有不確定性B.歷史學家闡述歷史,難免有主觀因素C.人類知識不斷增長與歷史觀的變化D.歷史認識總是越來越接近歷史真實,【解析】選C。本題考查歷史學理論。從材料看,李大釗認為,對過去事情的記錄變動較少,而對這些事件的理解則時時都在變化。這是由于人類知識不斷增長,歷史觀的變化導致的。故選C。A與史實不符;B屬于現(xiàn)象,并非實質;材料信息強調“變動”而非“真實”,D與材料信息不符。,2.英國史學家湯因比指

7、出:“我們必須拋棄自己的幻覺,即某個特定的國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屬于我們自身,便把它當成中心并以為它比其他文明要優(yōu)越?!睂@一觀點理解最準確的是 (  )A.歷史研究沒有固定的中心B.歷史研究要有世界視野C.歷史研究要尊重人類不同文明成果D.世界上優(yōu)越的文明中心不是固定的,【解析】選C。本題關鍵信息是“我們必須拋棄自己的幻覺,即某

8、個特定的國家、文明和宗教”“便把它當成中心并以為它比其他文明要優(yōu)越”,即拋開自己的文明,不要用自己的文明去衡量別的文明,要承認文明的多樣性,尊重不同的文明。,3.(2013·南陽模擬)希羅多德在《歷史》中寫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輕信的人的話。至于我本人,在這部書中保持那個總的規(guī)則,就是把各國的傳統(tǒng)照我聽到的樣子原封不動地記錄下來?!毕A_多德撰寫《歷史》遵循的原則是(  )A.堅持觀察判斷調查 B

9、.展現(xiàn)各國傳統(tǒng)風貌C.保存人類歷史功績 D.保持歷史原始信息【解析】選D。本題據(jù)關鍵信息“把各國的傳統(tǒng)照我聽到的樣子原封不動地記錄下來”可知選D。,【加固訓練】1.(2013·黃山模擬)有人說,研究歷史的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往往把肚子吃飽的感覺歸功于第三個饅頭”。這里所說的“錯誤”是指(  )A.混淆了歷史發(fā)展的量變、質變的規(guī)律B.難以區(qū)分歷史學科與自然學科的關系C.模糊了歷史事件及歷史現(xiàn)象的偶然性和必然性D

10、.不能正確認識歷史事件及歷史現(xiàn)象的因果關系【解析】選C。本題考查史學研究方法。材料反映了哲學上的量變、質變的關系,在歷史學上反映的則是歷史現(xiàn)象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關系,故選C。,2.(2013·皖南八校聯(lián)考)梁啟超在《新史學》中指出,“中國之史,則本紀、列傳,一篇一篇,如海岸之石,亂堆錯落”。只記載“某日有甲事,某日有乙事”,而不能使后人“鑒以往之大例,示將來之風潮”“鑒之裁之,以為經(jīng)世之用也”。這說明(  )A.梁啟超注重

11、運用科學的唯物主義的歷史觀B.梁啟超強調修史論史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C.梁啟超全面否定舊史觀,提倡新史觀D.梁啟超的史學觀點為民主革命打下了基礎,【解析】選B。本題主要考查史學研究方法。梁啟超指出研究歷史應使后人“鑒之裁之,以為經(jīng)世之用”,是強調修史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也就是強調修史要“古為今用”和“以史為鑒”。,3.(2013·皖南八校聯(lián)考)法國歷史哲學家雷蒙·阿隆提出, “人既是歷史知識的主體,又是歷史認識的

12、主體”,所以“歷史是由活著的人和為了活著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對其觀點理解最正確的是(  )A.否定了關于歷史發(fā)展的客觀必然性和規(guī)律性B.強調“如實敘述”成為歷史研究的最終目標C.有利于認識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性和規(guī)律性D.強調對歷史證據(jù)的求證,而不是歷史理解,【解析】選A。阿隆是批判的歷史哲學家,上述觀點體現(xiàn)了他“歷史沒有任何必然性,有的只是可能性的東西”的觀點,故A正確;B屬于西方史學所謂的科學的歷史時期;C錯誤,因為與阿隆的

13、觀點相反;D錯誤,阿隆正是把理解放在首位。,規(guī)范答題 區(qū)分指出與分析、歸納與概括、 體現(xiàn)與反映類試題的規(guī)范解題 (1)指出與分析:“指出”是直接說出某個(或某些)史實或結論;“分析”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活動,是在所獲得的大量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的。但“分析”并不是已有理論的演繹,而是對研究對象做具體深入的研究。,(2)歸納與概括:“歸納”指將眾多或零散的或反復出現(xiàn)的歷史事實,按其同類梳理,使之由繁雜到簡約、由紛亂到條理、由個性到共

14、性的認識;“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屬性的歷史事物聯(lián)合起來,形成帶有規(guī)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皻w納”是“概括”的前提。 (3)體現(xiàn)與反映:“體現(xiàn)”“反映”主要說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層的;不是現(xiàn)象,而是本質。但是“反映”有時可能就是對材料內容的理解,“體現(xiàn)”可能是從材料中獲取歷史結論或者尋找支撐結論的歷史事實。,(2012·江蘇單科·T21)(節(jié)選)著名學者余英時指出:科舉不是一個單純的考試制

15、度,它將社會結構緊密地聯(lián)系了起來,形成一個多面互動的整體,一直發(fā)揮著無形的統(tǒng)合功能。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科舉之善,在能破朋黨之私?!按诉x舉,皆權在舉之之人,士有應舉之才,而舉不之及,夫固無如之何。既可(科舉)……不能應試者,有司雖欲徇私舉之而不得;茍能應試,終必有若干人可以獲舉也。此實選舉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獏嗡济恪吨袊贫仁贰?材料二 漸漸地,這些考試(指科舉)開始集中于文學體裁和儒家正統(tǒng)觀念,最后的結果是形成一種制度,

16、為中國提供了一種贏得歐洲人尊敬和羨慕的、有效穩(wěn)定的行政管理?!灰袊韵鄬Φ毓铝⒃跂|亞,它就會繼續(xù)提供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晉時期的選官制度,并通過與上述選官制度的比較,說明科舉制的歷史進步性。(2)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科舉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體的統(tǒng)合功能。,【審題信息·快速推斷】,【規(guī)范答案·警示失誤】答案:(1)

17、選官制度:察舉制,九品中正制。進步性:有利于破除結黨營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發(fā)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特權,擴大了官員的來源,提高了從政人員的文化素質。警示:①未緊扣“漢晉時期”,而回答先秦時期的世官制、軍功制等;沒有明確答題動詞“指出”的解答方式,將察舉制、九品中正制概念展開,答案多余。②沒明確答題動詞“說明”,導致答案不完整。,(2)功能:加強中央集權;保證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正統(tǒng));維護文明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警示:沒有結

18、合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專有概念來概括說明,不能脫離材料或者不結合所學知識作答。,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 “國會有權宣布對于叛國罪的懲處,但叛國罪犯公民權的剝奪,不得影響其繼承人的權益,除剝奪公民權利終身者外,不得包括沒收財產?!薄安坏脛儕Z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非有恰當補償,不得將私有財產充作公用。”“憲法對某些權利的列舉不得被解釋為否定或輕視人民保有的其他權利?!薄 绹?787年憲法及修正案,材料二 商

19、鞅變法時期法律以嚴苛而著稱,據(jù)載,秦律中實際使用的財產刑有九種。其中“籍沒”,不僅要沒收全部財產,而且要將罪犯的家屬“沒收”到官府供其奴役。商鞅還規(guī)定:“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1)概括材料一中美國1787年憲法及修正案關于公民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規(guī)定的特點。這些規(guī)定說明了什么?(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商鞅變法時期關于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的規(guī)定,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對秦國社會發(fā)展的意義。,【審

20、題信息·快速推斷】,【規(guī)范答案·警示失誤】答案:(1)特點:公民的財產權不因叛國罪等政治原因而被侵犯,保護公民人身和財產權利的規(guī)定十分嚴格;公民享有眾多憲法未列舉的權利。說明:近代美國以憲法形式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與財產權。警示:①“概括”材料信息不全面。②沒有注意“說明”實際是回答問題的本質。,(2)規(guī)定:沒收違法犯罪公民的財產,不僅剝奪犯罪人員的人身自由,還剝奪犯罪人員家屬的人身自由權利;鼓勵公民向政府告密,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