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注意事項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復習注意事項,以課本為本,輔以同步練習夯實基礎,背為基本功,爭取基礎不丟分復習順序以課本體系為主。充分熟悉課本上的材料、人物肖像、地圖等,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國體政體的統(tǒng)一,國家本質和形式的統(tǒng)一國體指基本性質,如奴隸主貴族專政和封建地主階級專政政體指政府實行的組建政府的方法、以及決策方法等,如分封制、中央集權制兩種主要形式,現(xiàn)今是民主集中制,決策方法是人民代表大會制,西方是代議制度。,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

2、早期階段:夏商周時期(約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 早期政治制度的突出特點:王位世襲制、分封制、 宗法制發(fā)展階段:戰(zhàn)國—清前期(前475—1840年,鴉戰(zhàn)前) 國體:封建地主階級專政 政體:中央集權制的建立(秦朝)、鞏固(漢唐宋元)、 頂峰(明清),第一課、中國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周,夏,商,周

3、,禪讓制→王位世襲制,中央相、卿士;地方侯伯制;神權色彩,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部落氏族色彩,分封制、宗法制為核心的政治制度體系,重要制度:夏:王位世襲代替禪讓制,啟商:侯伯制,方國首領,納貢、征伐周:分封制、宗法制 分封制:概念(分封目的、內容、對象、評價) 義務與權利:服從命令、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繳納貢賦、朝覲述職;可以再分封,相當大的獨立性(設置官員

4、等) 特點:封邦建國,以藩屏周 瓦解:井田制的瓦解(經濟是基礎) 宗法制:目的、含義、作用 核心與特點:父系血緣關系;嫡長子繼承制,嫡長子是大宗(父父子子,君君臣臣) 分封制與宗法制關系:互為表里,權力分配與原則的關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含義

5、 君主專制:國家政權的主宰和中央決策方式,即皇權至上、皇帝獨裁。多體現(xiàn)為君權和相權之爭。 中央集權:體現(xiàn)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從中央。 本質:君主專制。,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其最高原則是皇權至上;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確保統(tǒng)治權力高度集中到中央,而集中到中央的權力必須確保集中在皇帝手中。,自秦至清這個制度的演變始終圍繞著兩個方面(即兩對基本矛盾)進行:一是地方權力與中

6、央權力的矛盾;二是權力集中到中央由誰來專斷獨裁即皇權與相權的矛盾。,第二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的形成,1、背景: 諸侯爭霸、群雄割據、商鞅變法,秦朝建立(前221),2、確立: 秦朝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皇帝制度(特征),三公九卿制(結構、職能、作用),廢分封、行郡縣制(發(fā)展、職能、作用),其他:法律、經濟、文化、工程,3、影響,第三、四課 A、中央集權制度演變軌跡(中央與地方)1、秦朝:正式建立(郡縣制)2、西漢:鞏固制

7、度(郡國并存--七國之亂--漢武帝頒布“推恩令”,中央集權制加強—元帝時,矛盾時隱時現(xiàn))3、隋唐:削弱(唐中期節(jié)度使、藩鎮(zhèn)、安史之亂、藩鎮(zhèn)割據)4、北宋:加強(措施、效果、影響、特點)5、元:新發(fā)展(地方實行“行省制”;宣慰司;積極意義省制開端)6、明朝:進一步強化(廢地方行省,設三司)7、清朝:達到頂峰(承明制,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鞏固),B、君主專制的演變 (中央官制--皇權和相權相爭),1、秦建立以皇權為核心的政治體制—,

8、2、西漢武帝削弱相權——,,重用身邊做侍從、秘書等人,擔任尚書令、侍中參與軍國大事,形成中外朝制,3、隋唐確立完善三省六部制——,源于魏晉三省體制,專職制度趨于完善、相權分散,古代政治制度重大創(chuàng)造,4、宋朝相權再分割,一分為三—,中書門下最高行政機構;宰相職權一分為三,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并立,5、元朝廢除三省,只設中書省——,中書省最高行政機關;元朝后期宰相權勢過重,6、明朝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明初襲元制;廢中書省、丞相,設六

9、部;設內閣(太祖、成祖,實質),7、清朝專制皇權發(fā)展到頂峰——,清初仿明制,議政王大臣會議—康熙南書房---雍正皇帝設軍機處,軍國大事皇帝一人裁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權重,,,,,,,,,,,,,皇 帝,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隋唐中樞權力機構:三省六部制,相權被割 皇權加強,起草詔令,負責 執(zhí)行,封駁審議,①,②,③,,君主專制的強化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明清之

10、際中國把君主專制制度推向頂峰。極大地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從此,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步伐,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國家。,C、古代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重要制度)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古代政治制度特點及管理水平。1、漢代 漢武帝 察舉制 孝廉2、魏晉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世家大族3、隋唐---明清 科舉制 發(fā)展:隋文帝 分科考試---隋煬帝 進士科 形成-----唐宋元 繼承完善

11、 –明清八股取士評價:前期后期(積極消極),怎樣評價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提示:在明清以前(封建社會的早期)以進步作用為主。表現(xiàn)在:,(1)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fā)展。(2)有利于各地區(qū)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先進生產技術和文化的傳播。(3)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財力從事大規(guī)模經濟活動,興建大型工程,奠定中華文明長期領先世界的基礎。(4)有利于抵御外來侵略,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和統(tǒng)一。,明清以后(封建社會的末期)以

12、消極作用為主。表現(xiàn)在:,(1)政治方面:皇權專制,易成暴政(秦、隋);壓抑民主政治,極大地阻礙了社會的進步(2)經濟方面:越來越束縛生產力的發(fā)展;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壓制新的生產關系的產生,延緩了封建制度的瓦解等.(3)思想文化方面:文化專制主義,科技發(fā)展停滯,中華文化難以提升等。,怎樣評價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1.周朝制定各種禮樂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作為各級貴族的生活準則B.作為維護宗法分封制的工具C.作為

13、懲罰違禮貴族的依據D.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娛樂享受,B,,2.下列制度中,對我國社會影響最深遠的是 ( ) A.禮樂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C,鞏固練習,3.春秋時期發(fā)生的楚王問鼎事件實質上說明 ( )A、楚莊王已成

14、為中原霸主 B、王室之尊,與諸侯無異C、分封制的崩潰 D、宗法制已不能維護王室特權 4.秦朝鞏固國家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A三公九卿制 B郡縣制度 C監(jiān)察制度 D統(tǒng)一貨幣,C,B,6.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限制諸侯國的權力

15、 B.分割王國封地C.剝奪諸侯王的封國 D.加強中央集權,5.劉邦建立的政治制度與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別是 ( )A.中央機構的設置上 B.地方制度上 C.皇帝權力上 D.根本目的上,B,B,,C,8、為加強地方的管理,北宋規(guī)定( )A.中央向各州郡派駐刺史 B.實行一省制 C.在州郡長官之上設置通判

16、D.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D,9、北宋強化中央集權的影響有( )①加強了中央集權 ②打破了傳統(tǒng)的貴族分封制 ③造成了“積貧積弱”的后患 ④改變了藩鎮(zhèn)割據局面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① ③ ④ D、① ③,C,10、明太祖廢丞相的目的是( )A.健全地方職能 B.厲行思想控制 C. 監(jiān)視管理百姓 D.強化君主專制,D,1

17、1、清朝前期,中央機構發(fā)生過多次重大變化,最主要的變化是 ( ) A.國初定制,設議政王大臣數(shù)員如坐朝議 B.“率循祖制,咸復舊制”,設內閣,恢復內三院 C.選調翰林等官員入南書房當值,“非崇班貴值,上所親信者不得入 D.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咸命所寄,不于內閣而于軍機處,D,12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8、皇帝,(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門下省的職能是什么?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書省,今冀,晉、魯、內蒙及河南的黃河以北地區(qū)稱“腹里”,由中書省直轄。中書省也稱都里,為全國行政中樞??傤I各行省,又兼轄腹里。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制,凡有重大軍事,則遣中書省官員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書省建制,故稱“行中書省”?!对?#183;地理志》中載:“自封建變?yōu)榭たh,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

19、不逮元?!保?)材料二中元朝設置的中書省與唐朝的中書省有何不同?元朝為什么實行行省制?,,,,,,中書 尚書 門下,,,,,,,,,吏 戶 禮 兵 刑 工,三省六部制進一步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門下省掌管國家政令的審批。,唐朝的中書省是中央機構之一,掌管國家政令的草擬;元朝的中書省是全國最高行

20、政機構。目的:對全國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統(tǒng)治。,材料三 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趙翼《蘑曝雜記》,(3)材料三中軍機處的主要職能和作用是什么?軍機處的設置反映了什么時代特征?,軍國大事由皇帝一人裁決,軍機大臣跪受筆錄,擬寫成文經審批后傳達中央各部和地方。封建社

21、會走向沒路,君主專制達到頂峰,13 列舉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權與相權關系的有關史實,揭示其歷史演變的總體趨勢,并指出其影響。,(1)秦朝: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在中央設置丞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北宋:在宰相下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把宰相的職權一分為三,便于皇帝總攬大權。明朝: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皇帝的權力空前加強。(2)總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