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在建立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譜方法測定水中藻源嗅味化合物的基礎上,探討了該方法標準化的可行性;對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螺旋魚腥藻的產嗅特征進行了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營養(yǎng)源對螺旋魚腥藻產嗅特征的影響;利用從實際水處理工藝活性炭池中所篩選得到的降解菌,評價了其對嗅味物質的降解效果,并鑒定得到了相應菌種的種類;針對存在季節(jié)性嗅味問題的水庫水源,利用克隆、DGGE等分子生物學手段,對其微生物群落結構變化進行了監(jiān)測分析,初步解析了水源中嗅味物質
2、變化與微生物種群結構變化的關系。主要取得如下結果:
1.探討了利用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譜方法測定水中藻源性嗅味化合物方法標準化的可行性研究。結果顯示,在相應濃度范圍內,標準曲線線性效果良好,土臭素(Geosmin)、二甲基異莰醇(2-MIB)和β-環(huán)檸檬醛(β-cyclocitral)的檢出限分別為1.3 ng/L、1.9 ng/L、2.1 ng/L;其檢測下限分別為5。2 ng/L、7.6 ng/L、8.4 ng/L;
3、過長的樣品保存時間、原水中的微生物以及自來水中的余氯都會對測定結果產生干擾;優(yōu)化得到的前處理及保存條件為,原水樣品取樣后應添加氯化汞,自來水樣品采用硫代硫酸鈉進行脫氯處理,0-4oC保存,并應在一周內完成樣品的分析。
2.以從某水庫中分離得到的可高產土臭素(Geosmin)的螺旋魚腥藻(Anabaena sp。)為模式生物,進行擴大化培養(yǎng),通過測定不同營養(yǎng)源條件下的生物量及土臭素等各項指標的變化,探討了不同營養(yǎng)鹽條件對該螺旋魚
4、腥藻生長及產嗅特征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氮源及磷源條件下,產生的土臭素主要分布在藻細胞內,胞外含量基本在0.2%~9.6%的范圍內;與氨氮相比,硝氮更能促進螺旋魚腥藻的生長,最高產嗅量是氨氮條件下的1.4倍;氨氮濃度0.5 mg/L條件下,相應藻細胞及產嗅量均達到最高值,分別為3.8×104 cells?mL-1和1.1×104 ng?L-1,而硝氮濃度在2.0 mg/L條件下達到最高值,分別為6.6×104 cells?mL-1和1.
5、3×104 ng?L-1;與氮源條件相比,磷源濃度在0.12 mg/L條件下才能夠顯著促進藻細胞的生長,是螺旋魚腥藻生長的限制性營養(yǎng)源。
3.從北京某自來水廠的炭濾池中分離到的三株細菌,其對2-MIB的生物降解效果結果顯示,三株細菌具有高效的降解能力,在4天內將其含量降至嗅味閾值濃度10 ng/L;分子生物學菌株鑒定結果顯示,三株細菌與其親緣相近的菌種分別為Sphingomonas sp。,Pseudomonas sp。,Ch
6、ryseobacterium sp。
4.利用聚合酶鏈式反應-變性梯度凝膠電泳和16S rDNA克隆文庫構建技術,分析評估了北方某水庫嗅味物質消長期間微生物多樣性變化和種群結構變遷。研究結果顯示,該水庫生物量很低且樣品間群落結構相差不大,放線菌占很大比例且一直穩(wěn)定存在,屬于γ-proteobacteria、Cynobacterium、Sphingobacteria類群的克隆子在藻類高峰期穩(wěn)定存在,后期逐漸消失,可能與藻細胞的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研究.pdf
- 13554.藍藻異味物質β環(huán)檸檬醛產生及其生物降解的研究
- 生物質氣化焦油廢水的微生物降解研究.pdf
- 高產生物活性物質的耐鹽藻篩選及降解藻毒素基因工程藍藻的研究.pdf
- 63980.生物降解油油源對比研究的新途徑——用瀝青質中鍵合的生物標志物特征進行生物降解油的油源對比研究
- 海洋微藻對酞酸酯的生物降解.pdf
- 生物降解模型解的漸近特征.pdf
- 18426.離子液體對生物質生物降解的影響
- 模擬固廢生物降解物質變化特性規(guī)律研究.pdf
- 水體中煙嘧磺隆的微生物降解代謝研究.pdf
- 汾河太原河段水華藻及生物源物質抑藻機理研究.pdf
- 水環(huán)境中微囊藻毒素的微生物降解研究.pdf
- PHAMCL的微生物合成及生物降解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pdf
- 高藻原水藻類次生嗅味污染特征及光氧化控制技術研究.pdf
- 微生物降解在水體石油污染中的應用
- 生物降解作用
- 化學降解和生物降解
- 壬基酚的生物降解研究.pdf
- 生物吸附與微生物降解對多溴聯(lián)苯醚污染土壤和水體的修復研究.pdf
- 農村難生物降解類廢棄有機生物質高效產沼技術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