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正常足月新生兒常規(guī)MRI、IDWI表現及不同區(qū)域腦組織的ADC值
目的:探討正常足月新生兒常規(guī)磁共振成像(MRI)、彌散加權成像(DWI)的表現特點及不同部位腦組織的表觀彌散系數(ADC)值的差異,建立正常參數,為后續(xù)研究提供正常對照。材料和方法:收集正常足月新生兒9例,平均胎齡為39.19周,平均出生體重3477g,其母孕期間均無異常產科病史,無明顯宮內窘迫史,出生時無窒息史,出生后1分鐘和5分鐘Apgar評分均≥8
2、分。無明顯神經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顱腦常規(guī)MRI和DWI檢查未見異常。9例均行頭顱常規(guī)MRI(T1WI、T2WI)和DWI掃描。測量雙側丘腦腹外側、豆狀核、小腦皮質、枕葉皮質、額葉皮質、頂葉皮質、大腦腳、內囊后肢、胼胝體壓部、枕葉白質、額葉白質及頂葉白質共24個感興趣區(qū)(ROI)的ADC值,分析腦各部位的ADC值在左右半球的差異以及腦不同部位ADC值差異。結果:由于新生兒腦發(fā)育不成熟、含水量較高,其頭顱MRI表現不同于成人。常規(guī)MRI、DW
3、I圖像上各有其特點及優(yōu)勢。各部位ADC值統(tǒng)計分析示左右半球對稱部位的ADC值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足月新生兒不同部位腦組織的ADC值存在著差異(P<0.05)。在所測不同區(qū)域腦組織的ADC值中,以淺層白質結構為最高(枕葉、額葉和頂葉白質),明顯高于深部白質纖維結構(大腦腳、內囊后肢和胼胝體壓部,P<0.05)、深部灰質核團(丘腦腹外側核和豆狀核,P<0.05)和淺層灰質結構(小腦、枕葉、額葉和頂葉皮質,P<0.05)。而深
4、部白質纖維結構、深部灰質核團、淺層灰質結構的ADC值,除大腦腳與額葉皮質、大腦腳與項葉、丘腦腹外側與頂葉皮質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01,0.000,0.044)外,其余之間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淺層白質纖維結構中枕葉白質ADC值低于額葉白質和頂葉白質(P<0.05),而額葉白質與項葉白質ADC值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皮質脊髓束行徑區(qū)中內囊后肢、大腦腳的ADC值相近,均低于淺層白質結構(P<0.05)。結論:正常足月新
5、生兒腦各部位的ADC值在左右半球間無明顯差異,不同部位腦組織的ADC值有顯著差異,反映了髓鞘化時間、髓鞘本身結構特點的差異。
第二部分 MRI在足月新生兒圍產期動脈缺血性腦梗死的應用研究
目的:探討常規(guī)MRI、DW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足月新生兒圍產期動脈缺血性腦梗死(PAIS)的應用價值,通過ADC值定量分析梗死大腦各部位的ADC值與正常對照組的差異。材料和方法:收集足月PAIS新生兒21例,男12例,女9
6、例,平均胎齡為39.62周,平均出生體重為3383g,5例緊急剖宮產,15例首發(fā)臨床表現為驚厥,入院時間為生后3h至5d。所有患兒均于生后7天內行常規(guī)MRI、DWI掃描,其中9例還進行了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掃描。測量雙側丘腦腹外側、豆狀核、小腦皮質、額葉皮質、大腦腳、內囊后肢、胼胝體壓部、額葉皮質和白質以及病灶區(qū)域和病灶對側相應區(qū)域共18個ROI的ADC值,并與對照組相比較,分析病灶側、病灶對側和正常對照組不同部位腦組織的ADC值差
7、異,定量分析腦內各部位水分子彌散運動情況。對MCA梗塞患者進行分型,比較不同梗塞類型其皮質脊髓束的受累情況。結果:21例患兒常規(guī)MRI中,18例T1WI呈現異常信號,7例表現為受累區(qū)域皮層及皮層下彌漫T1信號減低,11例T1WI信號稍減低,信號改變輕微;19例T2WI見異常信號,14例表現為受累區(qū)域皮層及皮層下彌漫T2WI信號增高,5例T2WI信號稍增高,且灰白質分界不清。21例患兒首次DWI檢查中均出現異常高信號,病灶邊緣的顯示較常規(guī)
8、MRI清晰,DWI還發(fā)現了常規(guī)MRI未顯示的胼胝體膝部、壓部、丘腦腹外側、內囊后肢、大腦腳等部位的受累。19例累及大腦中動脈(MCA)供血區(qū),2例累及大腦后動脈供血區(qū)(PCA)。21例中雙側梗塞2例,單側梗塞19例。21例中9例行MRA檢查,6例表現為梗塞側MCA皮質分支較對側增多現象,局部管徑較對側增粗。比較不同MCA梗塞類型特點,發(fā)現混合型梗塞較之于表淺型梗塞更易發(fā)生大腦腳、丘腦腹外側核的受累,且混合型梗塞內囊后肢、大腦腳、胼胝體等
9、腦深部白質纖維結構的受累發(fā)生率高于表淺型梗塞。病灶側與病灶對側各部位ADC值比較,病灶側內囊后肢、大腦腳、丘腦腹外側ADC值較對側明顯降低(P=0.0012,0.0038,0.0119),病灶區(qū)域ADC值降低程度最顯著(P=0.0001)。而患兒MRI表現正常部位與對照組相比ADC值差異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旌闲凸HM病灶側內囊后肢、豆狀核、丘腦腹外側核ADC值明顯低于表淺型梗塞組(P=0.0246,0.0268,0.0
10、153),病灶側其他部位和病灶對側各部位ADC值兩組之間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常規(guī)MRI在急性期的診斷價值不如DWI,而在亞急性期對病變范圍的顯示優(yōu)于DWI序列,兩者結合運用可大致推測具體發(fā)病時間。DWI可早期診斷PAIS,可敏感探及大腦深部小病灶的受累情況,尤其是病灶同側的內囊后肢、大腦腳、腦干前部(皮質脊髓束行徑區(qū))的信號異常,可一定程度預測遠期預后。PAIS的MRA檢查大多表現為病灶側MCA皮質分支較對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mri表現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mri表現、病理、預后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 MRI與CT在診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價值.pdf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護理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中醫(yī)
- 淺談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 顱腦超聲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早期診斷的臨床應用研究.pdf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治療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褪黑素研究.pdf
- 圍產期窒息兒和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漿心肌營養(yǎng)素-1水平測定及臨床意義研究.pdf
- 新生兒窒息與缺氧缺血性腦病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ppt課件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治進展
- 足月新生兒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ct診斷
- GFAP、EPO、MMP-9在60例足月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中的變化特征研究.pdf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動脈自旋標記成像分析.pdf
- 1H-MRS在足月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中的應用及其與NBNA評分的相關性.pdf
- 磁共振新技術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