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課程設計說明書</b></p><p> 課程名稱: 機械設計基礎 </p><p> 設計題目: 帶式輸送機中傳動裝置的設計 </p><p> 第一章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任務書2</p><p> 第二章 機械傳動裝置的
2、總體設計4</p><p> 第一節(jié) 電動機的選擇錯誤!未定義書簽。</p><p> 第二節(jié) 總傳動比的計算和分配5</p><p> 第三節(jié) 計算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差數6</p><p> 第三章 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8</p><p> 第一節(jié) 帶傳動設計8</p><p
3、> 第二節(jié) 齒輪的設計11</p><p> 第三節(jié) 軸的設計15</p><p> 第四節(jié) 軸承的選擇21</p><p> 第五節(jié) 軸承端蓋的選擇24</p><p> 第六節(jié) 滾動軸承的潤滑和密封25</p><p> 第七節(jié) 聯(lián)軸器的選擇25 </p>
4、<p> 第八節(jié) 其它結構設計26</p><p><b> 7.箱體28</b></p><p> 第三章 結 論30</p><p><b> 參考文獻32</b></p><p> 第一章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任務書</p><p><
5、b> 第一節(jié) 設計大綱</b></p><p><b> 1、課程設計題目</b></p><p> 設計帶式輸送機中的傳動裝置</p><p> 課程設計的要求與數據</p><p><b> 表一 課程設計數據</b></p><p><
6、b> 運動簡圖</b></p><p><b> 工作條件</b></p><p> 輸送機連續(xù)工作,單向提升,載荷平穩(wěn),兩班制工作,使用年限10年,輸送機速度允許誤差為-5%~+5%。</p><p><b> 設計工作量</b></p><p> 第二章 機械傳動裝置
7、的總體設計</p><p> 1、按工作要求和條件,選擇三相籠型異步電動機,封閉式結構,電壓380v,Y型。</p><p> 工作機所需工作功率:P=F×V=8×1.4=11.2</p><p> 所需電動機輸出功率:</p><p> 電動機至輸送帶的傳動總效率: </p><p>
8、2、式子中分別為傳動裝置中每對運動副或傳動副的效率。</p><p><b> v帶傳動效率</b></p><p><b> 一對軸承效率</b></p><p><b> 齒輪傳動效率</b></p><p><b> 聯(lián)軸器傳動效率</b>&
9、lt;/p><p><b> 滾筒的效率</b></p><p><b> 總效率</b></p><p><b> 總效率</b></p><p><b> 因 </b></p><p><b> 所以額定功率取
10、</b></p><p> 查表10-110 取</p><p><b> 3、確定電動機轉速</b></p><p><b> 卷筒軸工作轉速為:</b></p><p> 根據帶傳動和齒輪傳動的常用傳動比范圍</p><p> i齒輪=2~4,i帶=
11、3~7</p><p> 故電動機轉速的可選范圍為:</p><p> 根據容量和轉速要求,從有關手冊或資料選定電動機型號為:</p><p> Y系列三相異步電動機:Y160L-4電動機</p><p> Y160L-4電動機基本參數如下表: </p><p> 表二 Y160L-4電動機基本參數</
12、p><p> 第二節(jié) 總傳動比的計算和分配</p><p><b> 1.總傳動比: </b></p><p> 電動機滿載速率,工作機所需轉速</p><p> 總傳動比為各級傳動比的連乘積,即</p><p> 表三 V帶傳動參數表</p><p><b&
13、gt; 對于一級傳動有: </b></p><p> 把總傳動比合理地分配給各級傳動比,限制傳動件的圓周速度以減小動載荷,降低傳動精度等級,在滿足使傳動裝置結構尺寸較小、重量較輕和使各傳動件的尺寸協(xié)調,結構勻稱、合理、避免相互干涉碰撞的條件下?。?lt;/p><p> 第三節(jié) 計算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差數</p><p><b> 1.各軸
14、的轉速</b></p><p><b> 取487</b></p><p><b> 取122</b></p><p> =121.67 取122</p><p><b> 2.計算各軸的功率</b></p><p><b>
15、; 3.各軸的轉矩</b></p><p><b> 表四 計算結果列表</b></p><p> 第三章 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p><p><b> 第一節(jié) 帶傳動設計</b></p><p><b> 確定計算功率</b></p>&l
16、t;p> 確定計算功率,查表P218表13-8有</p><p><b> 則</b></p><p><b> kw</b></p><p><b> 2、選擇V帶的型號</b></p><p> 根據計算功率和小帶輪轉速,按圖13-16的推薦選擇窄V帶的型號
17、SPZ 小帶輪的基準直徑在63mm~125mm,SPA基準直徑在90~200mm。取SPZ小帶輪基準直徑為100,單根功率為2.36</p><p><b> 帶輪直徑和帶速</b></p><p> 大輪的基本直徑為mm</p><p><b> 帶速 m/s</b></p><p><
18、;b> 中心距、帶長和包角</b></p><p><b> ?。?)確定中心距</b></p><p> 0.7(則有取 mm (2) 確定帶長</p><p> 根據初定的,由教材表13-2選取接近的基準長度mm</p><p><b> mm</b></p>
19、;<p> 考慮帶傳動的安裝、調整和V帶張緊的需要,中心距變動范圍為:</p><p><b> 小輪包角由式</b></p><p><b> ></b></p><p><b> 取</b></p><p><b> 計算帶的根數&l
20、t;/b></p><p> 通過公式查表取,0.95,, </p><p><b> 解得 取7根.</b></p><p><b> 初拉力</b></p><p> 由表教科書表13-1查得q=0.07kg/m</p><p> 274.57+4.0
21、9</p><p><b> =278.66N</b></p><p> 7、作用在帶輪軸上的壓力</p><p><b> N</b></p><p><b> 8、帶輪的結構設計</b></p><p> ?。?).帶輪材料的確定</p
22、><p> 大小帶輪材料都選用HT200</p><p> ?。?).帶輪結構形式</p><p> 小帶輪選用實心式,大帶輪選用孔板式(6孔)具體尺寸參照[1]表8—10圖8—14確定。</p><p> 查[2]中表8-10得大、小帶輪總寬度:</p><p> V型帶傳動相關數據見表3-0V。</p&g
23、t;<p> 表3-0 V型帶傳動相關數據</p><p><b> 附圖</b></p><p> 第二節(jié) 齒輪的設計</p><p> 1.選定齒輪傳動類型,材料,熱處理方式,精度等級。</p><p> 大、小齒輪均選軟齒面。小齒輪的材料選用40Cr調質,齒面硬度為280HBS,大齒輪選用
24、45鋼調質,齒面硬度為250HBS.兩者硬度相差30HBS.</p><p><b> 齒輪精度初選8級。</b></p><p><b> 2.初選主要參數。</b></p><p><b> 取取壓力角為</b></p><p> 取符合表11-6范圍。</p
25、><p> 3.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設計計算</p><p> 按式(6-19)計算小輪分度圓直徑</p><p><b> 確定各參數值:</b></p><p> ?、佥d荷系數 查表6-6,取K=1.2</p><p> ?、谛↓X輪名義轉矩 27.96</p><p&g
26、t; ?、鄄牧蠌椥杂绊懴禂?查表6-6, ;</p><p><b> ?、軈^(qū)域系數 </b></p><p><b> ?、葜睾隙认禂?因</b></p><p> ⑥需用應力 查圖6-19(a),</p><p> 查表6-7,按一般可靠度要求取,</p>&l
27、t;p><b> 則</b></p><p> 取兩式中的較小值,即,</p><p><b> 于是</b></p><p><b> 4.確定模數</b></p><p><b> 計算模數</b></p><p&g
28、t; 取標準值 m=3mm</p><p> 5.按齒根抗彎疲勞強度校核計算</p><p> 按式(6-20)校核 </p><p><b> 式中:</b></p><p> ?、邶X輪嚙合寬度 79.26mm,取mm</p><p><b> 中心距 a=</
29、b></p><p><b> 圓周力:N</b></p><p> 徑向力:2565.15N</p><p> ②齒輪嚙合寬度 79.26mm,取mm</p><p><b> 實際的</b></p><p><b> 中心距 a=</b&
30、gt;</p><p><b> 齒頂圓直徑</b></p><p><b> 齒根圓直徑</b></p><p> ③驗算齒輪彎曲強度 查圖11-8和齒形系數11-9,</p><p><b> =770Mpa</b></p><p>
31、<b> =,安全</b></p><p><b> 齒輪的圓周速度</b></p><p> 對照表11-2可知選擇7級精度是合理的。</p><p> 齒輪的基本數據如下表</p><p><b> 附圖 </b></p><p><
32、b> 第三節(jié) 軸的設計</b></p><p><b> 1、輸入軸的設計</b></p><p> ?。?)、確定軸的材料</p><p> 輸入軸材料選定為40Cr,鍛件,調質。</p><p> ?。?)、求作用在齒輪上的力</p><p> 根據輸入軸運動和動力參
33、數,計算作用在輸入軸的齒輪上的力:</p><p><b> 輸入軸的功率 </b></p><p><b> 輸入軸的轉速 </b></p><p><b> 輸入軸的轉矩 </b></p><p><b> 圓周力:</b></p&
34、gt;<p><b> 徑向力:</b></p><p> ?。?)、初步確定軸的最小徑,選取軸的材料為45號鋼,調制處理,根據[2]中表15—3,取</p><p> ?。?)、初步設計輸入軸的結構</p><p> 根據軸向定位要求初步確定軸的各處直徑和長度</p><p> ①已知軸最小直徑為3
35、4.5mm,由于是高速軸,顯然最小直徑處將裝大帶輪,故應取標準系列值,為了與外連接件以軸肩定位,故取B段直徑為。</p><p> ?、诔踹x滾動軸承。因該傳動方案沒有軸向力,高速軸轉速較高,載荷不大,故選用深溝球軸承(采用深溝球軸承的雙支點各單向固定)。參照工作要求并根據,由軸承產品目錄中初步選取0基本游隙組、標準精度級的深溝球軸承6211,其尺寸為,為防止箱內潤滑油飛濺到軸承內使?jié)櫥♂尰蜃冑|,在軸承向著箱體
36、內壁一側安裝擋油板,根據需要應分別在兩個擋油板的一端制出一軸肩。</p><p> ?、塾捎谳S承長度為21mm,根據擋油板總寬度為18mm故,根據箱座壁厚,取12 且齒輪的右端面與箱內壁的距離,則取,由于擋油板內測與箱體內壁取3mm,故。</p><p> ?、茉O計軸承端蓋的總寬度為45mm(由減速器及軸承端蓋的結構設計而定),根據軸承端蓋的拆裝及便于對軸承添加潤滑脂的要求,取端蓋的外端面
37、與外連接件的右端面間的距離為30mm,故。根據根據帶輪寬度可確定 </p><p> 2、軸的設計——輸出軸的設計</p><p> ?。?)、確定軸的材料</p><p> 輸出軸材料選定為45號鋼,鍛件,調質。</p><p> ?。?).求作用在齒輪上的力</p><p> 根據輸出軸運動和動力參數、低速
38、級齒輪設計幾何尺寸及參數,計算作用在輸出軸的齒輪上的力:</p><p> 輸出軸的功率 13.83KW</p><p> 輸出軸的轉速 122r/min</p><p> 輸出軸的轉矩 1085.53N?m</p><p><b> 5314.7</b></p><p><b
39、> 1934.39N</b></p><p> ?。ǎ常?初步確定軸的最小直徑= </p><p> ?。?)初步設計輸出軸的結構</p><p> ①.輸出軸最小直徑顯然是安裝聯(lián)軸器處的直徑,為了使所選的軸直徑與聯(lián)軸器的孔徑相適應,故需同時選取聯(lián)軸器的型號。聯(lián)軸器的計算轉矩查[2]表14-1,考慮到轉矩變化很小故取,則:1085.53=162
40、8.3N?m</p><p><b> ?、冢踹x聯(lián)軸器</b></p><p> 按照計算應小于聯(lián)軸器公稱轉矩的條件,查[1]表13-5,選用型號為Lx4的Y型彈性柱銷聯(lián)軸器,其公稱轉矩為2500N。半聯(lián)軸器的孔徑42mm,故取42mm半聯(lián)軸器長度112mm。 </p><p><b> 附圖:</b></p&
41、gt;<p> ?、?根據軸向定位要求初步確定軸的各處直徑和長度</p><p><b> ?、埽S的結構設計</b></p><p> 根據軸向定位要求初步確定軸的各處直徑和長度</p><p> a.根據已確定的42mm,g段軸長與半聯(lián)軸器的軸轂長相同,為了使聯(lián)軸器以軸肩定位,故取f段直徑為72mm。</p>
42、<p> b.初選滾動軸承。因該傳動方案沒有軸向力,故選用深溝球軸承(采用深溝球軸承的雙支點各單向固定)。參照工作要求并根據72mm,由軸承產品目錄中初步選取0基本游隙組、標準精度級的深溝球軸承61924(參考文獻[3]),其尺寸為,根據需要在擋油板的一端制出一軸肩,取軸肩長為8mm。</p><p><b> 附圖:</b></p><p> c.
43、由于軸承長度為20mm,擋油板總寬為18mm故36mm。 d.設計軸承端蓋的總寬度為45mm(由減速器及軸承端蓋的結構設計而定),根據軸承端蓋的拆裝及便于對軸承添加潤滑脂的要求,取端蓋的外端面與外連接件的右端面間的距離為30mm,故。</p><p><b> 第四節(jié) 軸承的選擇</b></p><p> 軸系部件包括傳動件、軸和軸承組合
44、。</p><p><b> 1.輸入軸軸承</b></p><p> (1). 軸承類型的選擇</p><p> 由于輸入軸承受的載荷為中等,且只受徑向載荷,于是選擇深溝球軸承。軸承承受的徑向載荷2886.98N;軸承轉速487r/min;軸承的預期壽命</p><p> (2).軸承型號的選擇</p&g
45、t;<p> 求軸承應有的基本額定動載荷值</p><p> 2886.9832315.99N32.32kN</p><p> 按照[3] 表10-35選擇33.5的6211深溝球軸承 </p><p><b> 2.輸出軸軸承</b></p><p> (1).軸承類型的選擇</p>
46、<p> 由于輸入軸承受的載荷為中等,且只受徑向載荷,于是選擇深溝球軸承。</p><p> 軸承承受的徑向載荷 1934.39N;</p><p> 軸承承受的轉速 =122r/min</p><p> 軸承的預期壽命 </p><p> (2).軸承型號的選擇</p>
47、<p> 求軸承應有的基本額定動載荷值</p><p><b> 13.65kN</b></p><p> 按照[3] 表22-1選擇30.8kN的6015軸承</p><p><b> 附圖</b></p><p> 3.輸入軸輸出軸鍵連接的選擇及強度計算</p>
48、<p> (1) 輸入軸鍵連接 由于輸入軸上齒輪1的尺寸較小,采用齒輪軸結構,故只為其軸端選擇鍵。輸入軸軸端選擇A型普通平鍵。其尺寸依據軸頸55mm,由[2]中表6-1選擇16鍵長根據皮帶16=74輪寬度B=99,選取鍵的長度系列取鍵長L=90.</p><p> (2) 校核鍵連接的強度</p><p> 鍵和聯(lián)軸器的材料都是鋼,由[2]中表6-2查得許用及壓應力取平
49、均值。鍵的工作長度,鍵與輪轂鍵16=74mm 槽的接觸高度k=0.5h=5</p><p> 由[2]中式6-1得27.48<,強度足夠。</p><p><b> 鍵16 </b></p><p> 4.輸出軸端與聯(lián)軸器的鍵連接</p><p> 據輸出軸傳遞的扭矩應小于聯(lián)軸器公稱轉矩。查[1]表13-5
50、。選用LX4型彈性聯(lián)軸器。其公稱轉矩為2500N。半聯(lián)軸器孔徑。</p><p> ?、?選擇鍵連接的類型及尺寸</p><p> 據輸出軸軸端直42mm,聯(lián)軸器Y型軸孔,軸孔長度,選取A型普通平鍵12</p><p> ?、?校核鍵連接的強度</p><p> 鍵和聯(lián)軸器的材料都是鋼,由[2]中表6-2查得許用及壓應力取平均值。鍵的工作
51、長度125-12=113mm,鍵與輪轂鍵槽的接觸高度8=4mm。由[2]中式6-1</p><p><b> 得<,強度足夠。</b></p><p><b> 鍵 12</b></p><p> 第五節(jié) 軸承端蓋的選擇</p><p><b> 1.類型</b>
52、</p><p> 根據箱體設計和所使用的軸承,選用凸緣式軸承端蓋。</p><p> 各軸上的端蓋;悶蓋和透蓋:</p><p> 悶蓋示意圖 透蓋示意圖</p><p> 第六節(jié) 滾動軸承的潤滑和密封</p><p> 當浸油齒輪圓周速度,軸承內徑
53、和轉速乘積時,宜采用脂潤滑。為防止箱體內的油浸入軸承與潤滑脂混合,防止?jié)櫥魇?,應在箱體內側裝擋油環(huán).</p><p> 根據[1]表15-4知:軸承選用鈉基潤滑脂</p><p> 第七節(jié) 聯(lián)軸器的選擇 </p><p> 1、聯(lián)軸器類型的選擇</p><p> 為了隔離振動與沖擊,選用彈性柱銷聯(lián)軸器。</p>&l
54、t;p> 彈性柱銷聯(lián)軸器具有緩沖和吸震性,可頻繁的起動和正反轉,可以補償兩軸的相對位移</p><p> 2、聯(lián)軸器的型號選擇</p><p><b> ?。ǎ保┯嬎戕D矩</b></p><p> 由[2]中表14-1查得,故由[2]中式(14-1)得計算轉矩為</p><p> 1.51085.53=16
55、28.29N</p><p> 式中為工作情況系數,由工作情況系數表確定。</p><p> (3)選擇聯(lián)軸器型號</p><p> 根據[1]表13-5中查得LX4型彈性柱銷聯(lián)軸器的許用轉矩為 ,許用最大轉速為r/min,軸徑為之間,故合用。則聯(lián)軸器的標記:LX4聯(lián)軸器</p><p> 第八節(jié) 其它結構設計</p>
56、<p><b> 1.通氣器的設計</b></p><p> 通氣器多裝在箱蓋頂部或窺視孔蓋上,其作用是將工作時箱內熱漲氣體及時排出。其結構基本如下:</p><p> 2吊環(huán)螺釘、吊耳及吊鉤</p><p> 為便于拆卸及搬運,應在箱蓋上鑄出吊耳,并在箱座上鑄出吊鉤。</p><p><b>
57、; 3.啟蓋螺釘</b></p><p> 啟蓋螺釘的直徑一般等于凸緣聯(lián)接螺栓的直徑,螺紋有效長度大于凸緣厚度。螺桿端部要做成圓柱形或大倒角、半圓形,以免啟蓋時頂壞螺紋。</p><p><b> 4.定位銷</b></p><p> 定位銷有圓柱形和圓錐形兩種結構,一般取圓錐銷。</p><p>&
58、lt;b> 5.油標</b></p><p> 油標用來指示油面高度,常見的有油尺、圓形油標、長形油標等。一般采用帶有螺紋部分的油尺。油尺安裝位置不能太低,以防油進入油尺座孔而溢出,不能太高以免與吊耳相干涉,箱座油尺座孔的傾斜位置應便于加工和使用。</p><p> 油標尺 </p><p>
59、<b> 6.放油孔及螺塞</b></p><p> 在油池最低位置設置放油孔,螺塞及封油墊圈的結構尺寸按照國標型號選擇。</p><p><b> 出油塞</b></p><p><b> 7.箱體</b></p><p> 采用HT200鑄造箱體,水平剖分式箱體采
60、用外肋式結構。箱內壁形狀簡單,潤滑油流動阻力小,鑄造工藝性好,但外形較復雜。</p><p> 箱體主要結構尺寸如下:</p><p><b> 第三章 結 論</b></p><p> 終于到尾聲了,經過了兩個周的設計,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個設計人員的不易,為了能鞏固以前學過的知識并且學到更多未涉及到的知識,我在本次設計中盡可能的以真正
61、的設計人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所以在兩個周里,我不斷的查找各類書籍,以便完善我的設計。</p><p> 從選電動機開始,我便開始認真的比較各類電動機,并且試著去了解更多電動機,外形尺寸、功率等等一些列系列的計算我都認真獨立完成,讓我最感到困難的是齒輪和軸的計算,因為我此前幾乎沒這么系統(tǒng)的計算過齒輪和軸,所以大量的計算有些讓我不知所措,不過我很快靜下心來,一步一步計算,這期間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專業(yè)名詞、公式,有些公
62、式甚至讓人一頭霧水,于是我便查閱一些資料了解公式的“來歷”。</p><p> 現(xiàn)在我終于了解了一個機器的誕生是需要花費大量的心血的,每個零件都有關聯(lián),而且要從頭算起,就像這次設計,我們要從電動機算起,然后是帶的傳動、齒輪傳動、軸的載荷等,并且還要計算鍵、軸承,包括箱內的油量也是學要考慮的,接下來就是箱體的設計,要考慮到大帶輪直徑不可以大過箱體的高度、螺栓螺釘周圍要留出扳手的空間……</p>&l
63、t;p> 其他的零部件我也是斟酌比較之后選擇的,所以整體我認為工藝性還比較理想。本來要設計油溝的,但因為齒輪轉速極低,所以齒輪利用浸油潤滑,而軸承利用脂潤滑,這些是我看了許多資料之后才懂得,所以說本次設計對我的幫助十分大。</p><p> 為了能更快更準確的完成設計,我是邊計算邊畫圖的,這樣有一個最大的好處: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可以及時改正。其實我認為這樣改能讓我不斷的校驗自己是否計算有誤,這段期間,我為了
64、完善設計,不斷的計算、改圖,幾乎每時每刻都能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總有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并且總是出現(xiàn)錯誤和馬虎的現(xiàn)象,所以大部分時間用在了校驗、檢驗、反復核查,這才完成了本次設計,經過了滿短暫而又漫長的設計時期,我感到自己學到了很多課堂上未學到的知識,在與指導老師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很多,當然,我還初出茅廬,還有更多的知識等待我去學習,所以我會更加努力完善自己的學識,用自己的所學為社會做出重大的貢獻!</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設計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設計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的傳動裝置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設計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設計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設計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設計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中的傳動裝置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中傳動裝置的設計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設計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設計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的傳動裝置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的傳動裝置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的傳動裝置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中的傳動裝置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的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