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導管上皮內腫瘤的形態(tài)學觀察及fascin蛋白的表達意義.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乳腺導管上皮內腫瘤的形態(tài)學觀察及fin蛋白的表達意義姓名:姜英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病理學指導教師:陳杰20061201中國醫(y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乳腺導管上皮內腫瘤的形態(tài)學觀察及fascin蛋白的表達意義中文摘要I摘要l目的探討乳腺導管上皮內腫瘤的病理形態(tài)特征及fasein蛋白的表達。方法用常規(guī)HE染色和免疫組化方法對30例普通導管上皮增生(UDH)、30例平坦上皮不典型增生(FEA)、1

2、5例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30例導管原位癌(DCIS)進行觀察分析,并與30例伴有淋巴結轉移的浸潤性導管癌(IDC)和30例不伴有淋巴結轉移的浸潤性導管癌(IDC)的免疫組化結果進行比較。結果30例UDH均有次級腺腔形成,大多位于導管周圍,形成的上皮橋較細,位于中心的增生細胞呈溪流狀排列。增生細胞成分較多、混雜,有肌上皮和腺上皮的增生,細胞邊界不清,呈合體細胞樣,擠壓和重疊現象明顯,胞漿嗜堿性或略嗜酸性。12例(40%)伴有炎細

3、胞浸潤,1l例(367%)腔內可見泡沫樣巨噬細胞,6例(20%)伴有大汗腺樣化生。30例FEA基本病變局限在終末導管小葉單位(TDLU),由于上皮的增生和囊性擴張而使TDLU增大,腔內均含有分泌物或絮狀物,導管原有上皮被l層或35層輕度不典型增生的上皮取代。單層上皮常具有頂漿分泌的突起。35層不典型增生的細胞呈立方或柱狀,形態(tài)一致,偶爾形成小突起。僅有1例(33%)伴有鈣化。15例ADH表現為在平坦上皮不典型增生的基礎上部分導管被低度導

4、管內癌細胞取代,單~的細胞均勻分布,細胞核圓形或卵圓形,其中6例(40%)有小突起結構、8例(533%)有拱橋狀結構、3例(20%)有實性結構、9例(60%)有篩網狀結構。30例DCIS中2例(67%)為低度DCIS,18例(60%)為高度DCIS,10例(333%)為中度DCIs。2例低度DCIS均由均一的小細胞組成,1例(50%)排列成微乳頭狀,l例(50%)排列成篩狀和實性,癌細胞核大小一致、圓形、規(guī)則,核一漿比例略增高,核仁不明

5、顯,核分裂像極少見。18例高度DCIS細胞核明顯多形性,極向紊亂,核染色深,核仁明顯,核分裂像常見,均呈篩狀排列,其中10例(556%)呈實性排列,14例(778%)管腔內出現壞死,7例(389%)壞死物伴有鈣化。10例中度DCIS,2例(20%)表現為相似于低度DCIS的細胞形態(tài),但管腔內伴壞死,排列成實性、篩狀或微乳頭狀。8例(8096)表現為中度的細胞核,偶見核仁,染色質增粗,5例(50%)伴有壞死。在UOH、FEA及ADH組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